溧陽夏氏宗譜序《溧陽夏氏宗譜》主編 高級工程師黃才中(2012年冬)
I(rZ(|^A 國以史為鏡,民以家為榮。族之修譜,尤國之修史,自古就是氏族子民的大事。去年十月,埭頭高中同學五十周年聚會,雙慶君是我同班同學,在宴席間邀我續(xù)修《溧陽夏氏宗譜》。因其情真意切,再三拜托,遂誠惶誠恐受命于斯。我查閱有關(guān)夏氏資料,協(xié)助調(diào)查夏蓮庵、四周庵,遠赴高淳長蘆尋根問祖,編輯茲譜,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T( LlNq 家譜是家族歷史的記錄,具有別姓氏、析傳承、明家規(guī)、誡后人的作用,它能反映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記錄歷代先賢的業(yè)績,從而教育后人尊宗敬祖,敦親睦族,發(fā)揚家風,學習先賢,為國為民發(fā)揚光大。光緒28年,續(xù)修《溧陽夏氏宗譜》出版了七部。100多年來,歷經(jīng)抗日戰(zhàn)爭,社會變革,以及“破四舊”等劫難,包含家譜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得以毀滅。幸運的是,夏君雙慶祖孫三代視譜為寶,歷經(jīng)千難萬險保存了一部七冊完整的《溧陽夏氏宗譜》,終使家乘得以傳承。另外,高淳《長蘆夏氏宗譜》保管人夏友龍,當雙慶君邀我和志明君一起赴高淳長樂村尋訪暹公后裔時,是他主動出示老譜請我們查閱,并復制原譜由我們帶回編輯《長蘆篇》,其心懷和情節(jié)令人永久難忘。鴻正、鴻富、世生及雙慶君祖孫三代保譜的傳世功德,與友龍君親情無間的鼎力支持,夏氏后人當永世銘記。
eHX;*~e6) 相傳帝禹死后,其子啟即位建立夏朝,傳十四代、十七王。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滅夏,夏王族便以國為氏,奉夏啟為得姓始祖。公元前11世紀,
周朝分封諸侯,夏禹后裔東樓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縣)。我國夏姓,統(tǒng)稱杞侯東樓公為1始祖,溧陽夏氏始祖夏暹為東樓公78世,主修雙慶君即東樓公105世。
/Py1Q
/7[U J' 始祖夏暹甲一公,祖居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zhèn)長興村,世宦居汴梁,官國子監(jiān)司業(yè),靖康間金兵犯闕,護駕南遷居建康,生子宗文宗武。長子宗文為姑孰(今當涂)太平路郡守,生子曰恭曰讓,讓徙廬州(今合肥)。恭遵父命,擇溧水長蘆而居。千年間傳三十余世,子孫興旺發(fā)達,支族番衍,遍布溧陽、高淳、溧水、當涂、廣德、南京孝陵衛(wèi)、云南、江西等地,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冠甲一方。
>~+qU&'2 $X\deJ1Hi 沿流溯源,自禹遞衍,夏姓受氏四千余年,人物蔚起、英才卓犖。涂山啟祚以后,若杞封周,若無且顯秦,若寬顯漢,若詳仕梁,代有偉人,指不勝屈。累葉以迄趙宋,而大將軍則有承皓公,知樞密院則有守赟公,同平章事則有竦公,彪炳史冊,卓卓尤著。
*WzvPl$e 《溧陽夏氏宗譜》則創(chuàng)始于宋,續(xù)修于元于明于清,前后七、八修,歷八百余年,考據(jù)碻、鑿剖別,詳明得稱宗譜善本。然經(jīng)咸豐庚申兵燹之變,遂致典籍付煨燼。光緒28年重修,雖切訪求深參訂,以求復舊規(guī)、遵完善,然時異勢殊,日久月遠,無從措手,惜2至18世湮滅無聞,不可復得。為子孫者無不痛心,只能以實載實,以缺存疑,不可惘偽也。
@O]v.<8 盛世修譜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美好傳統(tǒng)。2012年2月,雙慶君召集宗賢福慶、瑞昌、志明、小平四君開會,組成溧陽夏氏宗親聯(lián)誼會,公選雙慶君為會長,其余四君為副會長,各自出資1000元作為續(xù)修《溧陽夏氏宗譜》的啟動資金。此外,明確福慶君為萬泰支房長兼管趙家村支,勤忠、全保兩君為沈家圩支房長兼管高家橋支(即徙居戴埠龍?zhí)吨В。不久,企業(yè)家偉明君慷慨解囊,捐助修譜資金30000元,增選其父毛生君為名譽會長。這樣由八君組成的纂譜委員會明確分工,走村串戶,登記造冊。與此同時,我對光緒28年修七冊原譜進行點校,對新收集的家譜資料按照譜例要求妥善整理,全部輸入電腦排版電子稿后再打印出來。經(jīng)雙慶君審核后,多次召開聯(lián)誼會廣泛征求意見,提出調(diào)查光緒譜留下的蛛絲馬跡作為深入研究的重點,以便補遺釋闕,完美家譜。為此,雙慶君邀我及有關(guān)人員,一赴高淳尋訪同為暹公后裔的長蘆家譜,二到歌岐尋訪夏氏祖塋地《泗州庵》遺跡,三上橫澗老丫岕尋訪《夏蓮庵》寺址,四去宜興調(diào)查徙居張渚的宗親材料,五進溧陽市檔案局查閱《溧陽縣志》和其他珍貴歷史資料,并且到強埠中學把立軍老師家調(diào)查溧陽夏氏和把氏的關(guān)系,大家不辭勞苦,連續(xù)作戰(zhàn),反復核實,遂成2012年新譜。
)#%v1rR 我們溧陽,為
秦始皇25年(前222)置縣,東漢縣治移今
高淳縣固城鎮(zhèn)。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析溧陽縣西境及丹陽故地東境置溧水縣。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溧水另置溧陽縣,縣治在今舊縣村,天復三年(903)縣治遷今溧陽市區(qū)。明初析溧置高淳、溧水、溧陽三縣,茲后格局基本不變。因此,歷史上的高淳、溧水、溧陽三縣轄地淵源相通!渡宵S黃氏傳芳宗譜》中記載南宋時期的墓銘志中,有好幾份的落款就稱溧水縣,或許當時就屬溧水縣管轄,反之亦然。因此特輯《長蘆篇》,以釋溧陽缺。
*3R3C+
L 《長蘆篇》源流井井,既實且詳,以供后者尋根問祖鑒閱。千百年來,暹公子子孫孫繼繼承承,皆奉祖宗之明訓而不敢稍有失墜,故而所徙各地的民風淳樸,勸農(nóng)桑、勤農(nóng)耕、重教育、睦親鄰尉然成風,其科名宦跡、聞人高士、與夫孝子順孫、義夫貞女,《溧陽夏氏宗譜》及特編《長蘆篇》均把行實歷歷登載。當前國運昌盛,意欲借今世昌盛之德、盡忠愛國愛家愛民之道,教子孫揚家風、踵武前賢,一旦功業(yè)有成名顯于當世,則可不致數(shù)典忘祖爾。
《溧陽夏氏宗譜》竣工,是件可喜可賀的大事,我欣然命筆,以示祝賀。夏氏后人通過這部家譜,可以推本溯源,尋根問祖,以先賢為榜樣,弘揚優(yōu)秀文化,激勵自己成才,為社會多作貢獻,這對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的和諧,都將會起著積極的作用。是為序!
OV>JmY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