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溧陽驕人的書帖和筆工古墨
24N,Bo
3 \Di~DN1 南宋宣州“諸葛筆”曾風靡一時,創(chuàng)制人諸葛高因此青史留名。清人梁同書《筆史》專門設一章《筆之匠》介紹歷代筆匠,共錄得92人,其中宋代筆工46人,其后清末學者胡韞玉增補了23人,但宋代僅補5人。實際上,宋朝是“士”的黃金時代,傳統(tǒng)士人追求器物與生活的風雅趣味,對文具非常講究,古籍文獻中記錄的筆工還有很多,溧陽筆工顧綱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南宋官至左丞相、觀文殿大學士的周必大《文忠集》中就有一篇《跋劉季高與溧陽筆工顧工帖》,其文如下:
HHnabSn}{q 杼山老人筆墨精妙,獨步斯世,而顧綱之藝數(shù)見褒稱,東坡詩中李文政也。 E2*"~gL^, 題目中的劉季高劉岑號杼山居士,吳興(今湖州)人,后遷居溧陽,嘉慶《溧陽縣志》記載有劉岑曾在溧陽興建道勝、風月二堂,張孝祥《于湖集》中收錄了為風月堂寫的記。劉岑書法上的造詣,引得時任建康安撫使的張孝祥拜他為師。朱熹幼時就見父親把玩劉岑書帖,心生敬慕,他自己對劉岑有“詞意筆跡之妙,亦意其超然,非當世之士”的評價。
,.`^Wx6F 而溧陽筆工顧綱,制筆工藝常受褒揚,與蘇東坡詩中的李文政相當。南宋學者張栻《贈熊辯筆說》記載:“頃年,得溧陽筆工顧綱散桌棗心,制度殊不類近世筆!睆垨虻玫降念櫨V所制散桌棗心筆,在當時顯然是一款創(chuàng)新筆,百度顯示其筆頭外形像瘦而尖的棗核,有別于之前肥而粗的雞距筆。
6 qKIz{; 有關劉岑給顧綱的書帖,《文忠集》另一篇游記疑似言及,未作細究:“……人以為知體焉,顧綱獻筆,季高甚賞,其藝數(shù)為作詩帖,綱求,與之。”
!v;r3*#Nky 筆墨精妙當然離不開墨,溧陽古墨之珍貴,我也是看了南宋詩人王邁的《墨歌寄林明叔》才知道。且錄部分如下:
UuT[UB=x5 贈君古墨三寸許,君知此墨從來處。 )N=b<%WD 溧陽石化幾千年,鋼鐵臼經(jīng)三萬杵。 N~>?w#?J 昔我得之于異人,使我拾襲藏為珍。 CJKH"'u3^ 我今以半為君遺,物以妙貴君勿嗔。 Z `\7B e ……
^}1RDdQ"U 詩人的古墨取材于經(jīng)過幾千年石化的植物,在鐵臼里杵了三萬次,多么不易!他送給林明叔三寸許,已經(jīng)是一半了,實在太金貴,請林明叔別嫌少。】吹竭@里,我深深地感動,覺得生活在宋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oh@r0`J]x 3`9*Hoy0c 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