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黃巢軍攻克杭州,又向臨安殺來。那時臨安稱石錦鎮(zhèn),守將叫董昌。聽說黃巢軍殺來了,董昌慌了手腳,急召麾下商討退敵之計。這時,眾將官中有一位虎背熊腰、臉黑如炭的大漢從班列中走出,胸脯一拍:“在下有退敵妙計!”董昌抬頭一看,正是錢塢壟人錢镠,連忙問道:“你有什么退敵妙計?”這錢镠聲若宏鐘,當著大家的面,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董昌又問:“需帶多少人馬?”錢镠答:“只要三百兵丁就足夠了!”董昌聽后半信半疑,但苦于沒有其它好的策略,只得允許由錢镠率兵應(yīng)敵。
錢镠挑選了三百名牛高馬大的兵丁,來到離臨安城十里地,一個叫八百里的地方。這地方又名苦竹嶺,也有叫百家?guī)X的,兩邊是山,只有一條僅能容一個人行走的羊腸小道。錢镠指揮士兵在山兩邊的灌木叢中埋伏下來。
不出錢镠所料,黃巢兵果然走這條路進犯臨安。當先頭部隊進入伏擊圈后,錢镠突然領(lǐng)兵殺出。黃巢兵猝不及防,加之道路狹窄,互相傾軋,頓時,陣腳大亂。那錢镠帶領(lǐng)的三百兵士個個如猛虎下山,直殺得黃巢兵死的死,傷的傷,活著的丟掉兵器,抱頭鼠竄,好不容易才逃出八百里。
黃巢軍頭領(lǐng)見臨安方面已有準備,便不敢貿(mào)然進軍。審時度勢后,派出一名探子前去刺探。那探子在半路上碰到一個駝著背的白發(fā)老奶奶,就很有禮貌地問:“老媽媽,臨安城里有多少兵馬?”白發(fā)老媼朝他看了看,然后指了指八百里方向,說:“臨安城里有個大將軍叫錢镠,力能舉鼎,本領(lǐng)高強。領(lǐng)兵打仗,無人能敵,他在前面伏兵八百里呢!”
探子一聽“在前面伏兵八百里”,還有這么威武的大將領(lǐng)兵,就急急地回去稟報了。
黃巢軍頭領(lǐng)聽了探子稟報,急忙下令避開臨安城,改道往安徽方向去了。
錢镠八百里妙計退敵兵,使臨安城里的百姓避免了一場兵甲之災(zāi),這故事被后人津津樂道,而且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