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夏雨北湖亭,荷花碧水一樣靈。滿目軍機紅色舞,凱歌高曲靜心聽。”從竹簀鎮(zhèn)到荷花靜園,只有四五公里,順著旅游1號公路拐進去,門口二塊金色的招牌“紅色教育基地”和“溧陽書畫院創(chuàng)作基地”熠熠生輝。青磚黛瓦的蘇州園林建筑曲徑通幽,穿過一座聲勢浩大的翰林院,圍墻內(nèi)一片蔥郁,嫩綠的枝丫不時探出頭,一排優(yōu)雅的小屋面前,馬一龍親筆題名的石匾布滿了滄桑,雖經(jīng)歲月的風蝕雨淋,仍遒勁有力。傳說乾隆下江南,隨行的翰林軍就駐扎在這里。三道屏障如古石長廊般浪漫,內(nèi)中又透露著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
門口停著一輛坦克和一輛軍用車,旁邊的荷花池碧葉連天,一支支潔白的蓮花在清風中蕩漾,荷香撲面。岸邊架著兩門大炮,已經(jīng)感受到濃濃的戰(zhàn)火氣息。鋪著青石板的小路,兩邊是磨盤和長條石擺的造型,訴說著悠悠的歷史情懷。這里也是新四軍“竹簀橋會議”舊址革命老區(qū)開發(fā)系統(tǒng)紅色教育基地。遺址實物及圖片、文字等資料佐證著當初的情景。
后面別有洞天,豁然開朗,湖光山色立刻映入眼簾。水面氤氳環(huán)繞,像仙女在上面跳舞,遠處青山巍峨,層巒疊翠,讓人心曠神怡。主人馬總?cè)氖畾q,英氣勃勃,顯然對花木情有獨鐘,沿路都是奇花異草,像紅粉楊梅、桃花、石榴、月季、月桂、各式櫻花等等。徜徉其間,恍若仙境。
從左邊環(huán)湖而行,不遠處就是一間造型橢圓的“紅色文化展覽館”,里面紅旗飄飄,就像一座槍支彈藥庫,各種炮彈、手榴彈、地雷、警報器等等應有盡有,馬總介紹起來容光煥發(fā),如數(shù)家珍,這些都是他的心愛之物。
我們隨著他繼續(xù)參觀,離“紅色文化展覽館”幾十米,一段軍用綠色火車廂橫臥在身旁,在靜止的丘陵有一種別樣的動感,可見馬總對軍事用品是性情中人。
每走一段距離,都有一塊紅色的廣告牌,上面介紹著這里發(fā)生的戰(zhàn)斗,官墩大刀會、自衛(wèi)隊戰(zhàn)日軍,陸笪里戰(zhàn)斗,官墩戰(zhàn)斗,竹簀橋會議等等,以前我們沒聽說過,真是學習了。
行至中間,一幢兩層建筑出現(xiàn)在眼前,一樓仍是紅色文化展覽館,里面展示著新四軍竹簀橋官墩指揮部組織粉碎敵人時所用的槍支彈藥等軍用機械和繳獲的戰(zhàn)利品。距今八十多年的時間,油漆雖有駁落,大多半新不舊,依然可見當年的景象。
行至東面,是荷花靜園的三大特色之一“謝氏宗祠”。官墩村原是謝氏居住的地方,袓先是謝靈運,他在南北朝時與顏延之齊名,“山水詩人”代表,世人稱他們?yōu)椤邦佒x”,“才高八斗、東山再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典故都源于此。李白曾來過多次,留了燴炙入口的《游溧陽北湖亭》的詩句,我們心生敬意。
緊靠在它的旁邊,我們看到了那塊高大的“鑾儀碑記”,它是荷花靜園的三大特色之二。上面仙鶴環(huán)繞,朵朵祥云,代表著一種權貴和吉祥,讓我們感嘆不已。
轉(zhuǎn)了一圈回到原處,正中一座兩層觀光臺,一樓是老物件,收錄機、縫紉機、風琴等等,仿佛把我們帶到了過去的年代。登臨其上,景色一覽無遺,北湖亭就像一塊美玉,靜靜地躺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之中,頓覺心明氣爽。
前面又到了溧陽書畫院創(chuàng)作基地,登上二樓墻上掛著各位書畫家的作品。藤椅茶座,品一品,聊一聊,看一看玻璃外墻的風景,聽一聽馬總講一講關于荷花靜園的故事,閑情逸趣頓生。
“荷花靜園”一座世外桃源,心靈安放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