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院靜廚寒睡起遲
(清)孫尚任
院靜廚寒睡起遲,秣陵人老看花時。
城連曉雨枯陵樹,江帶春潮壞殿基。
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xiāng)夢亂如絲。
不知煙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傍誰?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隨園詩話》所載為東堂),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早年隱居石門山?滴醯塾诙哪辏1685年)南巡曲阜,召講經(jīng),授國子監(jiān)博士,累遷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nóng)等學(xué)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后的戲曲創(chuàng)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chǔ)。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升并論,稱“南洪北孔”。所著《桃花扇》傳奇,有名于世。此《鷓鴣天·院靜廚寒睡起遲》詞載《桃花扇》第一出《聽稗》,為劇中江南名士侯方域出場時所吟誦(內(nèi)容是寫侯方域應(yīng)朋友之邀去聽柳敬亭說書)。按劇情規(guī)定,這出戲演“祟禎癸未(即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二月”事,時代背景設(shè)置在清兵壓境、南明弘光朝形勢危急之際。 《鷓鴣天·院靜廚寒睡起遲》是清初戲曲作家孔尚任所作的一首詞。[font=sans-serif, "]孔尚任是一個民族意識較強(qiáng)的作家,盡管他生于清初,長于清朝,但畢竟是孔子后裔,血管里流動的是漢族人之血,故常流露出為明朝的覆亡而深深嘆惋之情。他的名劇《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這首《鷓鴣天》詞就出自該劇。這首詞是《桃花扇》第一出里侯方域出場所念的定場詞。上片以春花、春雨、春潮寫侯方域的憂國之情,烘托出黍離之悲。下片寫侯方域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往事”引發(fā)客愁,抒發(fā)滄海桑田、難料的感慨與惆悵。這首詞從表面上看,是侯方域抒發(fā)自已客居他鄉(xiāng)的愁悶和對南明將亡的哀怨。但如果把它抽出來,視為孔尚任的詞作,則可掘出更深一層的意思。也不妨說,這首訶是借侯方域之口來抒寫作家自己的心聲。
“院靜廚寒睡起遲,襪陵人老看花時!闭抵俅杭竟(jié),乍暖尚寒,早晨起身赴約,恰是金陵人賞花的好時節(jié)!八疬t”和“人老看花”雖都應(yīng)和劇情,但又都給人一種慵懶與遲暮之感,這可能與人物心情有關(guān)。如果說這兩句對明亡的哀怨還不甚明顯,那么下兩句從擷取的景物中則可明顯感到這種哀思了!城連曉雨枯陵樹,江帶春潮壞殿基!绷昴古钥菟赖臉淠,宮殿下毀損的地基,都是破敗的景象。南京本是明代的留都,此處有明孝陵殿和明宮殿。孝陵是明朝奠基人太祖朱元璋之陵寢,現(xiàn)其陵樹枯死,一片荒涼;明宮殿想當(dāng)初也是舞榭歌臺,現(xiàn)在則是殿基姍塌,滿目瘡痍了!俺沁B曉雨”和“江帶春潮”恐非只是景語,它暗示了一種使人甚為傷感的歷史趨勢!皶杂辍薄按撼薄辈]有“暴雨洪峰”那樣大的力量,但它終能使陵墓的樹枯死,使殿基坍塌,這種現(xiàn)象很值得玩味。
換頭兩句可從兩個角度看!皞,屬新詞”,從侯方域來看,他本是個自負(fù)才高的名士,然而卻落得“南用下第”僑寓他鄉(xiāng)。往事可傷,新詞再屬,但又能寫出的無非是“客愁鄉(xiāng)夢”而已。從孔尚任來說,他雖生于清初,但曾與許多明代遺民交往。他對明亡的傷慟有著很深的基礎(chǔ)!皩傩略~”也不妨看做他的瀝血之作《桃花扇》。此作雖歷經(jīng)十余年始成,但若從醞釀階段看,當(dāng)從少年讀書石門時算起。這一“新詞”正為“傷往事”而作。
“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xiāng)夢亂如絲”,過片三句由景入情,發(fā)抒客中愁悶!巴隆、“新詞”、“客愁”、“鄉(xiāng)夢”,都可從《桃花扇》第一出《聽稗》的一段生儒獨白中找到詮釋。往事不是別的,而是翻涌在他心中的家事、國事、天下事:清軍進(jìn)犯,烽火連天。往事的感傷蘊(yùn)含著深刻的政治內(nèi)涵。風(fēng)雨飄搖,家破國亡,他客居異地,難返故鄉(xiāng)。這愁,這夢,紛亂如絲,真正是剪不斷、理還亂。
“不知煙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傍誰?”結(jié)尾兩句以燕子的歸宿比興,抒寫家國情思!蔼殲楸軄y之人”已是有國不能歸,有家不能回。亡國亡家之痛以“燕子”“傍誰”喻之。關(guān)注燕子,正是縈念社稷的命運(yùn)。
這首詞既是劇中人侯方域所吟,當(dāng)然主要應(yīng)從人物經(jīng)歷、感情、性格以及時代背景分析,但從作家的經(jīng)歷及他“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寫作目的看,此詞也還有深人挖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