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三级,网友在线 亚洲专区,亚洲免费一区,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sup id="zyjhp"></sup>

  • <acronym id="zyjhp"></acronym>
    1. <mark id="zyjhp"><thead id="zyjhp"><dl id="zyjhp"></dl></thead></mark>

      加入收藏 設(shè)為首頁 手機客戶端
    2. 任務(wù)我的任務(wù)
    3. 只看樓主 | 正序閱讀 | 使用道具 | 瀏覽器收藏 | 打印 謝朓、詩《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鑒賞析
      • 1593閱讀
      • 0回復(fù)

      謝朓、詩《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鑒賞析[復(fù)制鏈接]

      樓層直達(dá)

      關(guān)注Ta 發(fā)消息

      法老 
      發(fā)帖
      5061
      金幣
      26260
      威望
      3569
      貢獻(xiàn)值
      14709
      銀元
      11140
      注冊時間2018-11-17
      樓主   發(fā)表于: 2021-02-08 00:26   ,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 移動
      [attachment=2812500]
      南朝謝朓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
      既歡懷祿情,復(fù)協(xié)滄洲趣。
      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
      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xué),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chuàng)“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fēng)清新秀麗,圓美流轉(zhuǎn),善于發(fā)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xié)調(diào),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公元495年(齊明帝建武二年)的春天,謝朓外任宣城太守,從建康乘船,逆長江西行。詩人因得到朝廷賞識得意來到遠(yuǎn)離世間喧囂之地而感到高興,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詩題如此準(zhǔn)確具體地標(biāo)明了行程和去向,詩人卻沒有以他那清麗的秀句描繪新林浦的佳景和板橋渡的幽致。詩中展現(xiàn)的是浩渺無涯、東流而去的江水,佇立船首、回望天際的歸客,隱隱歸舟,離離江樹,只如淡墨般的幾點,溶化在水天相連的遠(yuǎn)處。表達(dá)了作者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時也表示愿意遠(yuǎn)離囂塵的都城去過隱居的生活,表達(dá)出詩人遠(yuǎn)害避禍的思想。
        這是公元495年(齊明帝建武二年)的春天,謝朓出任宣城太守,從金陵出發(fā),逆大江西行。新林浦、三山都在金陵西南,距京邑不遠(yuǎn),宣城也在金陵西南方向,所以首句“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先點明此行水長路遠(yuǎn),正與江水流向相背。江舟向西南行駛,水流向東北奔馳。江水尚知入海為歸,人卻辭別舊鄉(xiāng)而去,這就自然令人對江水東流生出無限思慕:那水流在歸海的途中,不也經(jīng)過地處東北的京邑嗎?那正是自己告別不久的故鄉(xiāng)呵!此處未作一句情語,僅在人與江水相逆而行的比較中自然流露出深長的愁緒!坝馈焙汀膀\”,不但精確地形容了逆流而上與順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微妙地融進(jìn)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水流已將抵達(dá)它的歸宿,所以奔流得那么迅速,人卻是背鄉(xiāng)而去,而且行程剛剛開始,所以更覺得前路漫無盡頭。
        離思和歸流自然將詩人的目光引到了遙遠(yuǎn)的天際:“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苯嫔戏包c點,即將從視野中消逝,但還能認(rèn)出是歸去的船只。再用心辨認(rèn),還可以看出,那隱現(xiàn)在天邊云霧中的是江畔的樹林,而有樹之處就是彼岸,就是金陵呵!詩人在這里用清淡的水墨染出了一幅長江行旅圖,以“辨”、“識”二字精當(dāng)?shù)睾嫱谐鲈娙藰O目回望的專注神情,則抒情主人公對故鄉(xiāng)的無限懷戀也就不言自明了。
       

       出任宣城太守之前,南齊在公元494年一年之內(nèi)改了三個年號,換了三個皇帝,其中之一是謝朓為之充任中軍記室的新安王,在位僅三個月之久。新安王登基時,謝朓連遷驃騎諮議、中書詔誥、中書郎等官職。明帝廢新安王自立后,謝朓的前程雖未受影響,但目睹皇帝走馬燈似地變換,不能不心有余悸。所以當(dāng)他第二年出牧宣城時,對京邑固然不無留戀,不過也很慶幸自己能離開政治斗爭的漩渦。此詩后八句就表現(xiàn)了這種復(fù)雜的情緒!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边@兩句承上啟下,巧妙地由前四句眷戀故鄉(xiāng)的惆悵心情轉(zhuǎn)換為無可奈何的自我排遣!皳u搖”寫人隨著江舟的顛簸搖來晃去的感覺,以及倦于行旅、思緒恍惚的狀態(tài),是傳神之筆。不說此次孤身出仕,只說從前孤游已經(jīng)不止一次,越是強自寬解,便越見出眼前的孤獨。
        “既歡懷祿情,復(fù)協(xié)滄洲趣”,這話雖是指此去宣城既遂了做官的心愿,又合乎隱逸的幽趣,卻也精煉地概括了詩人一生感激皇恩、安于榮仕和遠(yuǎn)隔囂塵、畏禍全身這兩種思想的矛盾。魏晉以后,朝隱之風(fēng)逐漸興盛,調(diào)和仕隱的理論在士大夫中也很流行。晉王康琚甚至說:“小隱隱林藪,大隱隱朝市”(《反招隱詩》),但將熱衷利祿之心和遁跡滄洲之意這兩種本來相互排斥的生活情趣如此輕巧而直截了當(dāng)?shù)亟y(tǒng)一起來,“滄洲趣”便更像是為“懷祿情”所涂上的一層風(fēng)雅色彩,只是徒然顯示了詩人志趣的平庸而已。
        好在謝朓厭惡塵俗嘈雜的感情還是真摯的:“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碑(dāng)然這種賞心樂事充其量不過是公務(wù)之暇逍遙吟詠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遠(yuǎn)遁,然而終究可以離開那煩囂的是非之地,幽棲遠(yuǎn)害。所以末二句說:“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苯Y(jié)尾一典多用,精當(dāng)巧妙。詩人是說自己雖無玄豹的姿質(zhì),不能深藏遠(yuǎn)害,但此去宣城,亦與隱于南山霧雨無異;從典故的含義看,“玄豹姿”又借喻自己身為一郡之守,雖無美政德行,未必能使一郡大治,但也深知愛惜名譽,決不會做陶答子那樣的貪官污吏,弄得家富國貧。
        所以字面意義是借出仕外郡之機隱遁遠(yuǎn)禍,典故含義又是指以淡泊心境處理政務(wù),這就借一個典故包羅了“既歡懷祿情,復(fù)協(xié)滄洲趣”的兩重旨趣,更深一層地闡明了自己以仕為隱的處世之道和以隱為仕的治政之法。結(jié)尾不但扣住赴宣城為郡守的正題,而且字面形象與首句“江路西南永”照應(yīng),令人在掩卷之后,仿佛看到詩人乘舟向著西南漫漫的江路緩緩前去,隱沒在云遮霧繞的遠(yuǎn)山深處。
        這首詩情景分詠,又相互映襯。前半首寫江行所見之景,又暗含離鄉(xiāng)去國之情;后半首直寫幽棲遠(yuǎn)害之想,也是自我寬解之詞。胸中重重丘壑,盡以“閑曠之情迢遞出之”(《采菽堂古詩選》),因此結(jié)構(gòu)完整,思致含蓄,語言清淡,情味曠逸,堪稱謝朓山水詩中的上乘之作。
        

         全詩十二句分二層。
        第一層開頭四句,寫自已離開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鶩 ”,點明此行溯流而上,與江水相背而行,水長路遠(yuǎn)。謝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發(fā)。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侍?繉懙。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離京邑不遠(yuǎn),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開頭是說,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駛,水流卻東北流去。此時詩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為歸,而人卻辭別故土而去。這時詩人對歸海的江水感慨萬千,羨慕不已。他又遙想,水流歸海的途中正經(jīng)過自已的家鄉(xiāng)京邑,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永” 與“ 鶩”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與順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鄉(xiāng)的真情實感。第三、四句“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由近寫到遠(yuǎn),繼續(xù)寫江舟遠(yuǎn)行時的景物,表達(dá)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點點帆影,消逝在遠(yuǎn)方的天空,但它仍是歸去的舟船,再向前看,遠(yuǎn)處江岸還有約隱約現(xiàn)的樹林,那樹林的深處,不正是我的家鄉(xiāng)嗎?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詩人以“識”與“辨 ”兩字寫出自己當(dāng)時回望故鄉(xiāng)專注與眷念的心緒。
        前四句是寫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層后八句。詩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 搖搖,心神不定貌,這里是雙關(guān)。一是寫眼前濤濤的江水使船顛簸,搖晃不定。二是寫當(dāng)時的心情。在離開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齊在一年(495)之內(nèi)換了三個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謝朓充任中軍記室的新安王,他僅做了三個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時,謝朓連遷驃騎諮議、中書詔浩、中書郎官職。明帝廢新安王,謝朓官職雖未動,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這時的他心情復(fù)雜,他既對京邑留戀,又慶幸自已擺脫了糾葛。這兩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轉(zhuǎn)換成自我排遣。這是一個倒裝句,說從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總是心神不定。這里借景抒情,詩家稼研“神來之筆”。
        第七、八句“既歡懷祿情,復(fù)協(xié)滄洲趣”,祿情,懷戀俸祿。歡喜、愿去做官領(lǐng)俸祿。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這兩句是說又要當(dāng)官,又做隱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隱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隱居的志趣。中國古代文人既要當(dāng)官,又做隱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漸成風(fēng)氣。而謝朓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隱,正好達(dá)到了這個目的。
        第九、十句“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說,從此我將離開這煩囂的是非之地,賞心樂事從此開始了。這只是作者一種天真的想法,實際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務(wù)入之外逍遙吟詠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遠(yuǎn)遁。
        最后兩句“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當(dāng)巧妙。據(jù)劉向《列女傳》卷二載:“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東)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獨抱兒而泣,曰:‘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犬彘(豬)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盜誅。玄豹,顏色黑中帶紅的豹!痹娙私栌么说,說自已雖無玄豹的姿質(zhì),不能深藏遠(yuǎn)害,但這次去宣城,與南山霧雨一樣隱敝!靶恕,喻自已雖為一郡之守,并無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卻深愛名聲,絕不會做陶答子邦樣貧污、弄貧國家的事。從字面意義看,是借外任隱遁遠(yuǎn)禍,但更深的意義是說自己將以淡泊心境處理政務(wù)。這還包羅了“既歡懷祿情”照應(yīng),讓人看到了詩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終隱沒在云遮霧繞的遠(yuǎn)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1 條評分 金幣 +1
      天目深瞳 金幣 +1 2021-02-08 - 來自溧陽論壇APP
      (post by :2021-02-08 00:26:26)
       (0人推薦) 這篇文章真不錯! 給帖子評個分吧!
      快速回復(fù)

      限200 字節(jié)
      如果您在寫長篇帖子又不馬上發(fā)表,建議存為草稿
       
      1、回復(fù)廣告信息一律封號 2、粗口、謾罵、攻擊一律封號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