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拜年“囧事”
文/涂俊明
隨著年的腳步越走越近,腦海里也時常浮現(xiàn)出自己小時候拜年的那些事,我們家阿娘規(guī)矩很多,我們又不想守“紀律”,常常鬧出很多拜年“尷尬事”。
在我們家,糕與壓歲錢不能自作主張,要如實如數(shù)“上交”給阿娘。阿娘的理由很直率:“要記好哪家的糕和錢,娘要還人情的。放亂了,弄錯戶,娘還錯了人情,亂了禮尚往來的規(guī)矩,不好!”
看著糕和壓歲錢,每到晚上就被“上交”,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曾私下里“瞞報”過幾筆三五毛“巨款”,最后總是被“破案”,無奈“退贓”,還得扣上一頂“不守規(guī)矩”的帽子,真是尷尬透了!
每次上路拜年前,阿娘都要一再問我,到親眷家咋吃飯?
“吃飯看座,大人不上席,小孩不坐凳;大人沒動筷,小孩不先動;不準吧唧嘴;吃飯看菜,重頭菜紅燒肉、紅燒魚、肉圓子等是‘看菜’,許看不許吃……”我麻溜地應答著,恨不得早點開溜!
有時主家客氣,夾著大菜放進我碗里,我也不敢動嘴。一則受訓多了,不敢吃;二則說不準是考考我,心里沒底;三則對席上阿娘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看著,那眼神里是吃還是不讓吃,明擺著。
心里想吃,嘴里真饞,但最后我還是夾著大菜,恭敬地放進公共菜盆里。
阿娘平常就管教我們,尊重人先從站立著,面對面說話開始。
新年開頭,她就立下“見了長輩必須站直說話”的規(guī)矩。拜年中,見了長輩,不許一邊稱呼,一邊走路;不準一邊搭訕,一邊做別的,哪怕是平時最討厭的人,也不得造次。
阿娘的規(guī)矩是:站住腳步、立好身子、恭敬規(guī)矩地喊稱呼。喊人倒沒什么,卻是要畢恭畢敬的,就像是軍營規(guī)矩。常常因為幾位長者在場,我只能這邊“立正”——喊人,那邊“挺胸”——稱呼,常常弄得手忙腳亂。
出生于大戶的阿娘,總是拿她老家里的規(guī)矩講究,“全套餐”地用在我們身上,我的人生中,至今還留存家傳“紀律”的影子。雖然有些規(guī)矩近乎苛刻,常令我們尷尬不斷,“囧事”連連,但我們那時還是非常期盼過年、拜年,有新衣、新鞋穿,有比平常好吃很多的食品,更有那些被“分成”的壓歲錢,還能與家庭、村里以外的親戚家同伴嬉戲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