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三级,网友在线 亚洲专区,亚洲免费一区,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sup id="zyjhp"></sup>

  • <acronym id="zyjhp"></acronym>
    1. <mark id="zyjhp"><thead id="zyjhp"><dl id="zyjhp"></dl></thead></mark>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手機客戶端
      只看樓主 | 倒序閱讀 | 使用道具 | 瀏覽器收藏 | 打印 姜夔、詞《疏影·苔枝綴玉》評賞析
      • 1765閱讀
      • 0回復

      姜夔、詞《疏影·苔枝綴玉》評賞析[復制鏈接]

      樓層直達

      關注Ta 發(fā)消息

      法老 
      發(fā)帖
      5061
      金幣
      26260
      威望
      3569
      貢獻值
      14709
      銀元
      11140
      注冊時間2018-11-17
      樓主   發(fā)表于: 2021-02-26 02:42   ,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 移動

      疏影·苔枝綴玉


      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jié)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屠锵喾,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這首《疏影·苔枝綴玉》詞創(chuàng)作于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與詞人《長亭怨慢·漸吹盡》為同年之作。是年冬,姜夔載雪訪范成大于石湖。他在石湖住了一個多月,自度《暗香》《疏影》二曲詠梅,深蘊憂國之思,寄托個人生活的不幸。姜夔(1155~1221),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復雜。戰(zhàn)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雖然為此也發(fā)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凄涼的心情卻表現(xiàn)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chuàng)作里。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這是一首梅花的贊歌,又是一首梅花的詠嘆調。詞中先繪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現(xiàn)了她那孤芳自賞的清姿和高潔情懷,再化用杜甫、王建詩意,把遠稼異域不能生還漢邦的昭君故事神話化,將眷戀故國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獨之魂合而為一,帶有極深的悲劇意味,境界又極凄美。下片則眼前梅花盛開推想其飄落之時,用壽陽公主及陳阿嬌事,寓無限憐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樂曲,加深悵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盡,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語意沉痛。全詞用事雖多,但熔鑄絕妙,運氣空靈,變化虛實,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虛字,曲折動蕩,搖曳多姿。張炎極口稱道本詞及《暗香》:“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源》)。許多詞評家認為此篇寄托了徽、欽二帝北狩之悲但卻很難指實。力主抗敵的愛國大臣吳潛姜夔曾有交誼,姜去世后,吳潛曾次韻《暗香》、《疏影》二詞,卻并無一字明寫或暗寓感傷二帝之意,亦或佐證。

        (一)

        《暗香》、《疏影)同詠一題,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栋迪恪芬悦坊榫索,通過回憶對比,抒寫今昔盛衰之感。關于《疏影》的題旨,前人的解釋卻紛紜歧異,差別很大。一說感徽、欽二帝被虜,寄慨偏安;一說為范成大而作,一說懷念合肥舊歡。其中以第一說流傳最廣。張惠言在《詞選》中說:“此章更以二帝之憤發(fā)之!鄭文焯在其所!栋资廊烁枨分姓f:“此蓋傷二帝蒙塵,諸后妃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發(fā)言哀斷?王建《塞上詠梅》詩曰:‘天山路邊一枝梅,年年花發(fā)黃云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后征人誰系馬。’白石詞意當本此。”劉永濟在其《詞論》中進一步指出:“白石《暗香》、《疏影》,則通首取神題外,不規(guī)規(guī)于詠梅!丫,用徽宗在北所作《眼兒媚》詞‘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也!钡诙f也始自張惠言,他在《詞選》卷二中說:“時石湖有隱退之志,故作此二調以沮之。”第三說見復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贰坝柚^白石此詞亦與合肥別情有關!敝T說內容,大體如上。但是,細按全詞,覺以上話說均似牽強。與《暗香》合看,這首詞似仍含有個人身世飄零與今昔盛衰之感!栋迪恪分攸c是對往昔的追憶,而《疏影》則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高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對青春、對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
        上片寫梅花形神兼美。“苔枝綴玉”三句自成一段,它描繪一株古老的梅樹,樹上綴滿晶瑩如玉的梅花,與翠禽相伴同宿,暗用趙師雄夢花神的故事,更覺傳神!翱屠铩比鋵懨坊ㄐ愿,用杜甫《佳人》詩意,比喻梅花如同被時代遺棄于偏僻角落的美人,她品性高潔,絕俗超塵,寧肯孤芳自賞而絕不同流合污。“昭君”至上片結句是詞中重點,寫梅花的靈魂。意謂:梅花原來是昭君的英魂所化,她不僅有絕代佳人之美容,而且更有始終索系于祖國的美好心靈。這四句,把梅花這一形象提高到愛國主義的思想高度,襯出對梅花理應持有無比愛護的思想感情,與下“早與安排金屋”等句相呼應。下片寫對梅花的憐愛。換頭三句推開一筆,聯(lián)系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說明,梅花不僅有美的容貌、美的靈魂,而且還有美的行為——美化和裝扮婦女!澳拼猴L”三句正面提出:應在梅花盛開之際予以百倍愛護。與上片“昭君”等句相結合,是全詞題旨之所在。“還教一片”至終篇,承上,從兩個不同側面來繼續(xù)深化梅花的形象,申明愛護梅花的必要性。一是從音樂這一側面來加以深化。由于對梅花愛護不夠,所以免不了在梅花凋謝隨水東流之后,通過《梅花落》這一曲調來寄托自己的哀思。二是從繪畫這一角度來加以深化。為了紀念梅花優(yōu)美高潔的形象,畫家們用自己的彩筆把梅花納入自己的畫幅中去。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也只是徒有其形,而無其神,徒有其色,而無其香了。即使由此而覺悟到對美好事物應加以愛護,但已為時過晚,悔之無及了。由上可見,這首詞雖然寫的是梅花,但卻寄托了詞人自己的不幸遭遇。詞中的梅花,比之《暗香》,似有更多的概括性與某種典型性!妒栌啊分兴霈F(xiàn)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靈魂,梅花的遭遇,不僅寄托了作者個人身世飄零的感嘆,同時也包括了與作者經歷、思想、遭遇相同的人在內。這首詞,客觀上鞭撻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壓制和對美好事物的摧殘。
        這首詞最顯著的特點是自始至終把梅花當成有靈魂有性格的人來寫。作者賦予梅花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開篇三句,表面看,不過寫的是綴滿枝頭、晶瑩如玉的梅花而已。但是,讀者聯(lián)想到趙師雄夢花神的故事以后,那梅花便變成紅粉佳人,那“翠禽”便變成能歌善舞的綠衣神童!翱屠锵喾辍薄ⅰ盁o言自倚修竹”更是明顯的擬人。“昭君”以下進一步賦予梅花以愛國的思想情感。下片里的“金屋藏嬌”,均是如此。所以,詞中的梅花不僅有開有落,而且有生有死。故此,當梅花凋謝之后,“隨波”而去,人們免不了要吹奏哀怨的曲調來表示悼念,甚至還要通過“小窗橫幅”來攝下梅花那使人永難忘懷的儀容。在把梅花當成活的生命來加以描繪的時候,作者煉詞鑄句并適當運用一些領字,起到了化虛為實的作用。周濟指出這首詞是“以‘相逢’、‘化作’、‘莫似’六字作骨!币簿褪钦f,這六個字在化花為人的過程中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二)
        《疏影》一詞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對青春、對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
        上片寫梅花形神兼美!疤χY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開篇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鮮明、幽雅清麗的“雙棲圖”。它描繪了一株古老的梅樹,樹上綴滿晶瑩如玉的梅花,與翠禽相伴同宿。苔枝與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滿生機的“綠”,其間點綴著美玉般的梅花,就更顯得光彩照人。字里行間不露半個梅字,而梅的形象卻浮雕般突現(xiàn)出來了。接著推出第二個畫面,是“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這完全是用寫人的手法來寫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里”,又是“籬角黃昏”這么一個典型環(huán)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圍。在這么寂寞的氛圍里,“佳人”“無言自倚修竹”!盁o言”這神態(tài),“自倚”這動作,突出了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面,也折射了詞人在“客里”懷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在這種孤寂情緒的支配下,詞人想到對方也一定會同自己一樣孤寂難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遠嫁番邦之事來抒發(fā)這種情感。“不慣”“暗憶”這兩個貌似平常的詞,在這典型的語言環(huán)境里,就傳達出了不尋常的深沉感情!跋肱瀛h(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這就明寫出人花幻化的藝術意境。放在“月夜”歸來,就更突出“幽獨”的氣質!霸乱埂迸c“黃昏”照應,“花”與“玉”照應,“幽獨”與“無言自倚”照應,文字針線細密,情感脈絡分明。而“幽獨”一詞又是總撮了上片的精髓而成為全詞的基調。上片最后這幾句是詞中重點,寫梅花的靈魂。
        下片換頭推開一筆,說明梅花不僅有美的容貌,美的靈魂,而且還有美的行為——美化和妝扮婦女。過片開頭的“猶記深宮舊事”與上片的“暗憶江南江北”遙相呼應,這是詞人想象自己心上人在遠方孤寂中一定會時時想起美好的往事!澳侨苏,飛近蛾綠”,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兒壽陽公主午睡時梅花飄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宮女爭相仿效,稱為“梅花妝”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難忘。這美好的時光非常值得珍惜,千萬不要像無情的東風一樣,“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钡降淄乱殉煽,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憶而已。這就正如梅花終于被東風吹落,而且“隨波去”了,不能不怨恨那“玉龍哀曲”。
        “卻又怨、玉龍哀曲”,可以看作是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這是從音樂這一側面來申明愛護梅花的重要性。再有,這兒的“玉龍”是與前篇的“梅邊吹笛”相呼應的,臨近收拍,作者著力使《疏影》的結尾與《暗香》的開頭相呼應,顯然是為了形成一種前勾后連之勢,以便讓他所獨創(chuàng)的這種“連環(huán)體”在結構上完整起來。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庇謴睦L畫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題。《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橫幅”應該是與《暗香》的開頭一句“舊時月色”相呼應的,那么,“小窗橫幅”就既可解釋為圖畫又可解釋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紙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種“天然圖畫”,非常好看!妒栌啊分兴霈F(xiàn)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靈魂,梅花的遭遇,寄托了作者身世飄零的感嘆,表現(xiàn)了對美好事物應及時愛護的思想。
        此詞筆法極為奇特,連續(xù)鋪排五個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來比喻映襯梅花,從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遺貌取神”的筆法來又高出了一層。
        “苔枝綴玉”三句用了此詞的第一個典故。講的是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故事,見于曾慥《類說》所引《異人錄》。作者用這個典故,入筆很俏,只用“翠禽”略略點出。讀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綴玉”亦可描摹羅浮女神的風致情態(tài),“枝上同宿”也是敘趙師雄的神仙奇遇。姜夔愛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云:“謾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這個典故,使得梅花與羅浮神女融為一體,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層迷離惝恍的神秘色彩。
        “客里”三句由“同宿”轉向孤獨,于是引出第二個典故——詩人杜甫筆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詩,其首尾云:“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边@位佳人,是詩人理想中的藝術形象,姜夔用來比喻梅花,以顯示它的品性高潔,絕俗超塵,寧肯孤芳自賞而絕不同流合污。北宋詞人曹組《驀山溪》詠梅詞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蘇詩和杜詩的典故。詩詞用典,都要經過作者的重新組合與精心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這個藝術形象之前,先寫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帶上了一種漂泊風塵的知遇情調,又寫了“籬角黃昏”一句,這是與梅花非常相稱的環(huán)境背景,透露了一點冷落與遲暮的感嘆,顯示了梅花的高潔品格。
        “昭君”至上片結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構思,主要是參照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三。“一去紫臺”句,被姜夔加以想象,強調昭君“但暗憶江南江北”,用思國懷鄉(xiāng)把她的怨恨具體化了:“環(huán)佩空歸”一句也得到了發(fā)揮,說昭君的月夜歸魂“化作此花幽獨”,化為了幽獨的梅花。為昭君的魂靈找到了歸宿,這對同情她的遭遇的人們是一種慰藉;同時,把她的哀怨身世賦予梅花,又給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風致。
        換頭三句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蔼q記深宮舊事”一句綰合兩個典故,王昭君入宮久不見幸,積悲怨,乃請行,遠嫁匈奴,也是“深宮舊事”,“猶記”二字一轉,就引出“梅花妝”的故事來了。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寫出了公主的嬌憨之態(tài),也寫出了梅花隨風飄落時的輕盈的樣子。這個典故帶來了一股活潑松快的情調,使全詞的氣氛得到了一點調劑。
        最后一個典故是漢武帝“金屋藏嬌”事。“莫似春風”三句由梅花的飄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進而聯(lián)想到護花的措施。這與上片“昭君”等句遙相綰合,是全詞的題旨所在!澳拼猴L,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喚,“早與安排金屋”,更是熱切的希望?墒堑筋^來,“還教一片隨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無護花之力,梅花終于又一次凋零了。
        五個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歷史人物、傳奇神話、文學形象;她們的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有神靈、有鬼魂,有富貴、有寒素,有得寵、有失意;在敘述描寫上也有繁有簡、有重點有映帶,而其間的銜接與轉換更是緊密而貼切。
        姜夔作《暗香》《疏影》詞,的確是“自立新意”。其新意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傳統(tǒng)寫法,不再是單線的、平面的描摹刻畫,而是攝取事物的神理創(chuàng)造出了多線條、多層次、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和性靈化、人格化的藝術形象。作者調動眾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實有虛、有比喻有象征,進行縱橫交錯的描寫;支撐起時間、空間的廣闊范圍,使過去和現(xiàn)在、此處和彼地能夠靈活地、跳躍地進行穿插;以詠物為線索,以抒情為核心,把寫景、敘事、說理交織在一起,并且用顏色、聲音、動態(tài)作渲染描摹,并且多用領字起到化虛為實的作用,這樣,姜夔就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傳神寫照。

      (三)
        從《暗香》詞前序文可知,《疏影》《暗香》乃同時之作。可能是寫了《暗香》之后,意猶未盡,遂另作一《疏影》。前人卻說二詞難解,《疏影》尤其撲朔迷離,確實如此。我們可以把二首對照來看,《暗香》雖說是詠梅,但并沒有對梅花本身作多少描寫,而是圍繞梅花抒寫懷人之情。所懷是他的情人,一個美麗女子。她曾陪同詞人折梅月下,也曾和他攜手賞西湖。在《暗香》里,玉人是玉人,梅是梅。梅花只是引起詞人想念玉人的觸發(fā)物而已,它本身并沒有任何比喻或象征意義。如果把這首詞的意思向前推進一層,賦予梅花以人格,就可以翻出另一首詞,這就是《疏影》。在《疏影》里,詞人時而把梅花比作獨倚修竹的佳人,時而把梅花比作思念故土的昭君。既是歌詠梅花,又是歌詠佳人,梅花與佳人融為一體了。
        前人多認為該詞有寄托。張惠言云:“時石湖蓋有隱遁之志,故作此二詞以阻之!栋迪恪芬徽,言己嘗有用世之志,今老無能,但望之石湖也!妒栌啊犯远壑畱嵃l(fā)之,故有昭君之句!薄对~選》鄭文焯說:“此蓋傷心二帝蒙塵,諸后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發(fā)言哀斷?继王建《塞上詠梅》詩曰:‘天山路邊一株梅,年年花發(fā)黃云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后征人誰系馬?’白石詞意當本此!保ㄠ崱栋资廊烁枨罚┙藙⒂罎e出宋徽宗趙佶被擄在胡地所作《眼兒媚》詞:“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僥湖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苯忉屨f:“此詞更明顯為徽欽二帝作。”(《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以上這些說法都是由詞中所用昭君典故引起的。詞人說幽獨的梅花是王昭君月夜魂歸所化,遂使人聯(lián)想徽欽二帝及諸后妃的被擄以及他們的思歸,進而認為全詞都是有感于此而作。有人認為這種聯(lián)想是缺乏根據的。昭君和親出塞和徽欽二帝被擄諸后妃淪落胡地,根本不倫不類。王建是唐人,他的《塞上詠梅》和宋帝更毫無關系。宋徽宗作《眼兒媚》思念家國,既沒有提到王昭君,也就不能肯定白石是用“眼兒媚”的典故。如果不是斷章取義,而是聯(lián)系全篇來看,就不難看出該詞主旨在贊美梅花的幽獨,寫其幽獨而以美人為喻,當然最好是取昭君,這是不足為怪的。
        上片寫梅花形神兼美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范成大《梅譜》曰:“古梅會稽最多,四明吳興亦間有之。其枝蟠曲萬狀,蒼鮮鱗皴,封滿花身;又有苔須垂于青枝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币陨蠋拙湔f:在長滿青苔的枝干上綴滿如玉的梅花,又有小小的翠鳥在枝上伴她同宿。這是寫梅之貌!按淝荨卑涤谩洱埑卿洝返涔剩核彘_皇中趙師雄遷羅浮,日暮于松林中遇一美人,又有綠衣童子歌于側。“師雄醉寐,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大梅花樹上,翠羽剌嘈相顧,所見蓋花神。月落參橫,惆悵而已”。詞人明寫梅花姿色,暗用此典為全詞定下了幽清的基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寫梅花之神:這句遞入作者自己。白石是到范成大家作客,在范家看到梅花,故稱“客里相逢”;梅樹旁邊長著竹子,如東坡詩所云:“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以又說“無言自倚修竹”!耙行拗瘛卑涤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旌湫浔,日暮倚修竹。”“黃昏”,暗用林逋《梅花》詩:“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些融典,都把梅花比作幽居而高潔的佳人。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昭君”句系用具體的古代美女擬梅花。為何選用昭君,問題很簡單,梅花是犯寒而開的,使人很容易想象它是一位在嚴寒的北方呈現(xiàn)特有豐姿的美人;而昭君正是遠嫁匈奴,生活塞外,所以拿她比附!芭瀛h(huán)”句化用杜甫《詠懷古跡》詠昭君村詩句:“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痹~人想象王昭君魂歸故土化作了這幽獨的梅花。為什么用昭君魂歸故土之典呢?因為白石詠江南梅花,為了牽合眼前事實,所以用了“昭君不慣胡沙”之后,立即筆鋒一轉,說昭君是“暗憶江南江北”,而且“月夜歸來”以后,便“化作此花幽獨”;ê兔廊撕蠟橐惑w了。上闕分三層寫來,用三個典故(翠禽、修竹、昭君句),將三位美人比擬梅花,突出表現(xiàn)梅花,突出表現(xiàn)梅之“幽獨”。
        下片換了一個角度,寫梅之飄落: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蛾綠”,指女子的眉!短接[》卷三十“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正月初七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出;屎罅糁吹脦讜r。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边@幾句好象寫壽陽公主(那人),其實還是寫梅花,借一位和落梅有關的美人來惋惜梅花的衰謝!蔼q記”,是詞人猶記,詞人看到梅花遂記起宮廷里這段故事!吧顚m”,與昭君無關,更與宋徽欽后宮無關,不可牽強附會。下面又以叮嚀口吻說要珍惜梅花: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盈盈”是儀態(tài)美好貌。古詩云:“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是形容美女風采。此借指梅花。這八字一氣。意說梅花開在寒冬,春天本來不去管她;可我們卻不要象春風那樣。“金屋”用《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他姑母把他抱在膝上,指著女兒阿嬌曰:“阿嬌好否?”詞人用此典表示惜花之愿,意謂不要象春風那樣無情,任梅花飄零而不顧,應當及早將她保護。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這是假設口氣,“還”是如其、假如的意思,詩詞中多有此用法。如秦觀《水龍吟》:“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辛棄疾《賀新郎》:“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有些注本把“還教”一句講實了,說“花隨波去,無計挽回。”這是因為忽略這個“還”字而誤會了詞人原意。其實,這是進一步叮嚀:如果讓梅花隨波流去,即使只有一片,那么《梅花落》的笛曲又要再添幾分哀怨了!坝颀垺,笛名。因為古樂府《江南異》中有《龍笛曲》,傳說此曲奏時聲似龍吟,故名。羅隱有詩云:“玉龍無主渡頭寒”。笛調有《梅花落》,故李白有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边@里不過是因梅花的墜落而想及《落梅花》笛曲罷了。與象征皇室之“龍”無涉。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這幾句仍然是叮嚀口吻:等到梅花落盡,枝頭上就看不見它了。假如要尋覓它的痕跡,那只有到小窗上的橫幅之中──畫著梅花的畫圖,細細欣賞它那幽艷的豐姿了。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吩唬骸啊短妻浴肪硎d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數句,似衍此二語。”唐圭璋先生也云:“‘等憑時’數句,用崔櫓詩,言幽香難覓,惟余幻影在橫幅之上,語見沉痛!边@里雖用崔櫓詩意而有創(chuàng)新。細揣之下闋口氣,梅花尚未凋謝。詞人因愛之切,遂一再叮嚀,不要使它飄零。叮嚀誰呢?不是別人,正是叮嚀詞人自己,要珍惜之。
        綜觀《疏影》全詞。上片末尾一個“幽”字,下片末尾又一個“幽”字,“幽”就是詞人借著梅花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學理想。這和陶潛詠松菊,張九齡詠蘭桂一脈相通。如果說這首詞有寄托的話,不過是寄托了詞人理想的人格,詞里雖有孤芳自賞意味,亦不必指摘。不必硬牽合“憫二帝”之事。
        《疏影》《暗香》二詞,是詞人集中詠梅名作,據說《疏影》《暗香》二詞因音節(jié)清婉,為范所激賞,于是贈以侍婢小紅。姜攜小紅歸吳興,過垂虹時,在大雪中賦詩云:“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焙苡行┭笱蟮靡獾纳駳。《疏影》詞運氣空靈,筆墨飛舞。若論白石詞風,莫若劉熙載所謂“幽韻冷香”四字,簡而言之可謂“幽冷”,他正是以“幽冷”另樹一幟,自立于軟媚、粗獷之外,卓然成為南宋詞壇一大家。
        

      (post by :2021-02-26 02:42:08)
       (0人推薦) 這篇文章真不錯! 給帖子評個分吧!
      快速回復

      限200 字節(jié)
      批量上傳需要先選擇文件,再選擇上傳
       
      1、回復廣告信息一律封號 2、粗口、謾罵、攻擊一律封號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