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網(wǎng)友“檐雨階苔”翻譯成白話文。
溧陽(今江蘇溧陽)有一名黎道士,年少時落魄離家,足跡遍及秦魏(戰(zhàn)國時,秦國、魏國故地)。
宋徽宗政和年間,黎道士行走在陜西路上。行至中途,天色已黑,遇到老虎,于是黎道士逃入三宮廟(或為三官廟),躲在紙錢之中。
半夜后,三宮廟內(nèi)燈火輝煌,有三位道士飲酒,又有數(shù)人侍立其后。
一位道士說:“這里怎么會有生人的氣息?”
侍者立即搜尋,搜出黎道士,向三道士報告。
三道士命侍者將黎道士喊出來,問他家鄉(xiāng)以及姓名,又問:“能飲酒嗎?”
黎道士答:“能飲!
于是三道士請黎道士飲酒,又給了黎道士一枚棗梨(或為交梨火棗,道教仙果)。
黎道士向三道士下拜道謝,又鉆入紙錢中,再看時,發(fā)現(xiàn)三道士和侍者都不見了(三道士或是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大帝)。

黎道士吃下棗梨后,自此不再饑餓,只需飲水即可。
宋徽宗宣和年間,黎道士來到邢磁(今河北邢臺以及磁縣一帶)某村落,聽見四周哭聲不絕,于是詢問旅店老婦。
老婦回答說:“這里有一只野狗為禍鄉(xiāng)里,夜晚到人家里去,吞吃孩童!
黎道士聞言,怒道:“我為你們殺了它!”
一天晚上,黎道士正在睡覺,忽然聽到哭聲。
家人大叫:“野狗來了!”
黎道士立即拿起木棒追逐野狗。
野狗奔跑的速度很快,但黎道士追逐的速度也很快。野狗渡水,黎道士也渡水;野狗過岡,黎道士也過岡,在后面窮追不舍。
野狗奔跑了一百多里,來到一地,此地只有一個村莊。東方漸明,野狗非常窘迫,跑進(jìn)古窯中喘息。
黎道士大聲喊來旁邊居住的村民,搗毀古窯抓捕野狗,卻發(fā)現(xiàn)只有一老太婆,面黑如炭,渾身赤裸。
圍觀的村民中有人認(rèn)識這個老太婆,于是說:“她是某村某婆,有兒子、有媳婦、有孫子!
眾人毆擊老太婆幾百下,老太婆默不作聲,口吐唾沫而已。
黎道士等人綁了老太婆去郡里告官,官府于是抓來了老太婆的兒子和兒媳。
兒媳來到,責(zé)怪老太婆說:“我多次勸告你,不要作那般模樣,如今果然惹禍!
官府令兒媳詳細(xì)說明事情經(jīng)過,兒媳說道:“我不知道其他事情,只知道每天黃昏,婆婆必到灶前,用煤灰涂臉,脫下衣裳出去,天亮后回來!
官府認(rèn)為老太婆罪過太多,于是將她斬殺,野狗之禍便消失了。
宋高宗建炎年間,國家多難,黎道士回歸故鄉(xiāng),在官道旁邊結(jié)廬而居,賣藥求食。
若有兵亂火災(zāi),黎道士常常預(yù)先知道,總會向縣人告別。黎道士的事跡稍微顯露,人們觀察他的去留來卜測安家之所。他的宗族子弟便聚在一起居住,恭謹(jǐn)?shù)氖谭罾璧朗俊?br />
一天晚上,縣里發(fā)生大火,居民人聲鼎沸。黎道士幫助救火,四個大門同時各有一位黎道士,自此人們更加崇敬他。黎道士心中不安,忽然逝世,宗族子弟買棺材將他葬了。
后有人在建康(今南京)遇見黎道士,黎道士請求此人傳話,向溧陽父老致謝。宗族子弟與好事者打開黎道士的棺材,發(fā)現(xiàn)只有一只草鞋而已。后來黎道士隱世不出。
出處:宋朝·洪邁《夷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