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q 回顧2021年的中國書法,從趙孟頫、米芾一些傳世名跡的先后首次公開展出,到唐代柳公權(quán)所書墓志的出土,再到中國書協(xié)換屆、蘭亭獎評獎、書法評論家批評諛文成為被告并“敗訴”,劉曉慶書法展的被吹捧……可以看到,一方面,各種書法亂象仍在,但另一方面,從傳統(tǒng)書法名跡受到的敬畏與追捧,一些被遮蔽的書法家重新被發(fā)現(xiàn),仍讓人感到溫暖與欣慰。書跡即心跡,書法一直見證人心,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仍是如此。喧囂與亂象終將過去,而值得沉淀下來的,時間終會讓其沉淀。 F'C]OMBE 結(jié)合書法評論界、媒體界,澎湃新聞藝術(shù)評論編輯部從中選擇整理出了2021年的十大書法事件與熱點,并進(jìn)行評析。 &+J5GHt@ 【一】從趙孟到米芾,一些傳世書法名跡首次展出 Yn'XSV|g 歷代書法名跡一直備受珍視,在2021年,元代趙孟《柔毛帖》、宋代米芾《行書道祖帖》先后首次公開展出。 n'ZlIh 臺北故宮博物院2021年的“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dǎo)賞”除了呈現(xiàn)東晉王羲之《奉橘帖》、蘇軾《楚頌帖》(拓本)、趙孟《柔毛帖》、董其昌行書卷《答徐孝穆書》等二十余件古代書法珍品,揭示歷代書法發(fā)展的歷史脈絡(luò),宋代黃庭堅書《李白詩卷》、宋代張即之書李衎墓志銘卷等也在展陳之列。 c5mv4 MC
臺北故宮展出的《奉橘帖》
7 G~MqnO| `
Rm2G j0kEi+!TVq 元代趙孟頫《柔毛帖》上海博物館今年最重磅的書畫特展——“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shù)特展”中也展出了大量書法名跡,其中包括三國皇象《章草急就章冊》、西晉陸機(jī)《草書平復(fù)帖》(拓本)、宋代米芾書法《行書道祖帖》(首次展覽)、明代董其昌《行書天馬賦卷》等。主辦方介紹說,展覽通過梳理并增考那些為畫史忽略甚至幾近淹沒的人物,首次提出了上海吳門前淵/先驅(qū)的概念。展覽亦對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間上海書畫鑒藏史進(jìn)行系統(tǒng)梳理與呈現(xiàn)。首次展出的宋代米芾書法《行書道祖帖》,上海博物館藏
h}g _;k5R 【二】“鎮(zhèn)館之寶”亮相,一系列金石碑帖特展受追捧 D4c}z#}*0 2021年,在書法界最值得回望的還包括一系列金石碑帖大展,其中,分量最重的是由上海圖書館、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大唐氣象:上海圖書館藏唐碑善本大展”。據(jù)悉,上海圖書館館藏碑帖的收藏品種幾乎囊括了整部“中國碑刻史”。其數(shù)量之豐富,質(zhì)量之高超,堪稱“碑帖博物館”。在此次展覽中,上圖館藏唐碑《四歐寶笈》《宋拓九成宮》《宋拓集王圣教序》《宋拓麓山寺碑》《宋拓多寶塔》《宋拓玄秘拓》等等一大批國寶級碑帖善本同時展出,觀眾可以從唐碑宋拓本里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筆法奧義,一直讀到李世民、武則天的書法氣勢,讀到歷代收藏家董其昌、伊秉綬、何紹基、龔心釗等的題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