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2-03-17 09:24
, 來自:江蘇省 移動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號道鄰,祥符人,祖籍大興,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他為官清廉,堅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轉(zhuǎn)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xù)與清軍作戰(zhàn)。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xué)士、兵部尚書。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此兩札內(nèi)容都為朋友問言詩文事。其書法贈益之札寫得豪邁雄強,筆勢奔騰,結(jié)體碩大,亦可見奇崛之氣流于字里行間;另一札寫得較謹嚴公整,清氣蕩漾。兩札書法風(fēng)格對比強烈,應(yīng)該是所書時心境及所予對象不同而致。史司法書法較少見,雖不以書名,但其字亦卓然俊偉,蓋與黃道同、倪元璐輩屬同一流人物,觀之令人心動。 史可法書法作品欣賞
西泠印社2020年春季拍賣會“明賢忠烈信札專場”上讓揚州收藏界尤為關(guān)注的,是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史可法手書的一件《恙未愈帖》,最終以241.5萬元的高價落槌。 除了史公手書的4頁信,拍品還包含了2頁跋,題跋者為童揆尊與童曾久。童揆尊,清代著名收藏家,原名會,字莼舫,號少眉,鄞城醋務(wù)橋(今寧波海曙區(qū))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家富收藏,精鑒別書畫古玩。童曾久,號奐伯,鄞縣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鄉(xiāng)試薦卷。 在童曾久所作題跋中,詳細介紹了史公的生平,從“母尹有娠,夢文天祥入室,生可法”一直到“可法初以功累加至太師,唐王謚忠靖,國朝定謚忠正”,還原了史公一生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對史可法駐守揚州城的過程記述十分翔實。在童揆尊所作題跋中,則抄錄了全祖望《梅花嶺記》中的部分內(nèi)容,以表現(xiàn)史公剛正不阿的風(fēng)骨與受人推崇的品格。 史可法書法手札風(fēng)格時代特征明顯,《恙未愈帖》為清代收藏名家舊藏,流傳有序,同時,根據(jù)手札內(nèi)容對比史公其它傳世的親筆手書,這件拍品定為真跡無疑。史可法不是以書法名世,但是書法功底了得,《恙未愈帖》還具有典型的明代風(fēng)格,“從字的筆法和筆畫上,可以看出是用硬毫?xí)鴮,可能是狼毫,寫出的字體飽滿而且非常有個性,材質(zhì)較軟的羊毫制作技藝在那時還不太成熟!史可法《恙未愈帖》 可以注意到,在信的末尾處,有“名正具。沖!睅讉字!奥淇钐幍摹疀_’字,其實是明代手札的一種標準格式,意思是給收到信的這位朋友留了白,告訴對方可以在空余的地方留下自己對信的看法等。”顧風(fēng)說,在明代手札中,“沖”這個字比較常見,還有“左沖”,意思是空著信紙的左邊,以待對方批答。 史可法《恙未愈帖》成交價241.5萬,全場最高,成交價超出估價20倍,在揚州收藏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書畫作品中,落有史可法款的書法作品僅有一件,尚未能確認,像《恙未愈帖》這樣完整的尺牘確實罕見。由于史公存世真跡較少,且史公也是后人備受尊崇的民族英雄,所以該真跡手書受到藏家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恙未愈帖》童揆尊與童曾久題跋 《恙未愈帖》【釋文】:賤恙尚未得愈,總之泄瀉不止,兩足軟痛。此病非暫時所成,故非暫時可愈。承屢顧,謝謝。昨太宰謂建南道缺乃特為兄出者,數(shù)日之內(nèi)定登啟事,頃有消息否。選郎于不侫亦有舊知,但鄙性硁硁,從來未以一字入銓曹,故難以書往達。兄遠念令郎之苦情,以日為歲,未審選郎知否,兄再托相知者一從曳之如何。力疾不一一。名正具。沖。鈐。菏房煞ㄓ。ò祝 可法(白) 信的大致內(nèi)容為史公本人身體抱恙,腹瀉不止,而且雙腳也感到疼痛無力,他在信中感謝對方對他的關(guān)心與多次看望,同時,對方似乎拜托了一件事情想請史公幫忙,史公在信中也予以回應(yīng)。言語中,也可以看出史公謙遜、剛正的品格。 所謂文如其人、書如其人,從史可法的詩詞書法藝術(shù)上也可窺見一斑。對于史可法,歷史評價爭議頗多,史可法一生中最大的兩個亮點在于:為官清廉勤勉和堅貞不屈英勇就義。這就足以忠烈千秋了,“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呵呵。 家國兩封書,壯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 衣冠一抔土,增溧陽五十世俎豆之光。------史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