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隨筆:《衡妻的賢慧,讓衡柳暗花明;景帝的胸懷,讓其深得眾望! #a$k3C
三國后期的吳囯有如下一段故事: Q
1:7 9
丹陽太守李衡,見瑯邪王孫休來丹陽,心中十分害怕。他知道,諸葛恪為防孫休有變才將孫休由虎林改居丹陽的,如果有朝一日孫休在丹陽生變,事必牽連上自己,以有諸葛恪為后臺,對孫休屢加侵侮,使之在丹陽無法居住下去;另一方面則上書誹謗孫休不甘王位,恐怕仍要威脅京都的安全,建議將其遷居到會稽。 Cih~cwE
其妻習氏倒是很有些遠見,也很賢慧,勸道 : “瑯邪王本為先皇骨肉,先皇對我們有恩,還是不要做得過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將來瑯邪王得勢,還有何面目相見 ? ”習氏雖然多次勸阻,但李衡仍是不聽。 u]<_6;_
孫亮見了李衡奏章,當即準奏,即將孫休改居到會稽。及至孫休帝后,李衡想起過去對孫休的做法,心中很是悔之莫及,認為孫休決不會與自己甘休,必將進行報復。便與妻商議,為安全計,不如棄吳投魏。 +[lv
`tr
妻子習氏又勸阻道:絕不能這樣干。君原來為平民百姓,所以能有今日富貴,全是先帝的恩典。你對當今皇帝過去有許多無禮之處,已經(jīng)對不住先帝了。今如棄吳降魏,叛逃求活,更是一誤再誤,如此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將來還有何面目再見江東父老鄉(xiāng)親?” uE;bNs'
李衡走,怕遺臭江東;留,又怕孫休報復,進退兩難,急得抓著頭皮問妻道:“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o<\uHr3
妻子習氏道:“瑯邪王原來在丹陽的時候,就心地善良,愛慕將才,今日剛剛稱帝,大赦天下,我看決不會因計較過去的恩怨而加罪于你。以為妻之見,只要你主動地自縛上殿,向皇帝請罪,不但不會有殺身之禍,說不定還會完全免罪,官復原職哩 ! ” ua8Burl7
李衡一想,事到如今,也只好照妻子的話去辦。他懷著生死未卜的不安心理自縛入獄,等待皇帝的治罪。 )%(V.?eW
孫休知道后,果然像他妻子預料的那樣,下詔書赦免,仍令其還郡任職,并加封其為威遠將軍。 Q7{/ T0
從以上這段歷史故事可以看出:李衡是個缺乏君子風度的小人,而其妻習氏卻是一個賢惠而有遠見的卓越女性,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一個賢內(nèi)助!而景帝孫休則更是一個胸懷大度,不記前嫌的開明皇帝,這也是景帝后來能夠深得眾望,得以智除權臣,復興吳囯的重要原因。 7_G$&
這段歷史故事,對今天的社會現(xiàn)狀,仍然有著現(xiàn)實的教育意義:它告誡現(xiàn)在當官的,必須要具有寬廣的胸懷,要不避前嫌的使用人材,不能小雞肚腸,睚眥必報!同時,也告誡官太太們,在知道為官的丈夫不走正道時,應該及時的加以勸阻,決不能讓其一條道走到黑,否則,悔之晚矣! mne?r3d
現(xiàn)今被繩之以法的貪官們,其中許多的貪官都是心胸狹窄,小雞肚腸,有仇必報,且貪得無厭!當然,這些被抓的貪官夫人們,也大多是“助紂為虐”者,毫無賢慧可言!如果反過來說,倘若這些貪官的太太們,那怕有一點點李衡之妻習氏的賢淑,那么,她們的老爺也許就不會落得“鋃鐺入獄”的可恥又可悲的下場了! #X`qkW.T<
寫于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