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之美,美在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tài)度,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贊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宋畫好在哪里?不同的專家給人不同的指點,有的叫人如墜五里迷霧,有的讓人思接千載、有所意會。
畫家黃賓虹(1865—1955)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藝術(shù)史學家高居翰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贊嘆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shù)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shù)睦L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xiàn),不容流于濫情。藝術(shù)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無可比擬的。”
過去大家熟的是宋詞,現(xiàn)在熱的是宋畫。宋畫之美,不是唐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得意絢爛,而是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tài)度。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贊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
從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建立宋朝,到1279年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而死,兩宋將近320年。在其全盛之時,GDP總量占世界一半還多。雖歷經(jīng)戰(zhàn)亂,家國幾度沉浮,文化藝術(shù)卻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干!秷D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天水一朝”。
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影響了兩宋藝術(shù),使其呈現(xiàn)出理性克制之美。顏色、形狀、質(zhì)感的單純素樸,是宋代的美學特征。白墻黑瓦、原木本色、單色釉瓷、水墨淡彩,“宋畫惟理”,極簡、不炫技,卻表現(xiàn)精湛,形成了影響至今的雅致風尚。很難說宋代畫家畫的是親眼所見還是腦中所想,他們不再像前朝畫家那樣費力描寫一棵樹或一塊石,而是將筆墨用在表現(xiàn)一種統(tǒng)一又真實的境界上。關(guān)于這種畫法,范寬的領(lǐng)悟是:“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宣和畫譜》)
“紙壽千年”,今天就連宋畫因為年代久遠而紙絹發(fā)黃的樣子,也成為一種美學樣式。如果有誰把照片拍出昏黃的韻味,朋友們會說:這是馬遠。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
當代名氣最大的宋畫,莫過于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2010年上海世博會,巨型動態(tài)版《清明上河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博物之美。但這幅國寶級北宋風俗畫并不是宋畫的最高代表。
高居翰認為:“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tǒng)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而宋代藝術(shù)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畫。
宋代的山水傳統(tǒng),以北宋初年的李成、范寬、關(guān)仝三大家為宗。
宋畫中,有宮廷畫師專為皇帝和達官貴人畫像,現(xiàn)存美國弗利爾博物館和耶魯大學博物館的北宋王渙、馮平、朱貫、杜衍畫像即為當時真實寫照;有生動的禪宗人物畫超越正統(tǒng)佛像而散播影響力,如1238年無準禪師贈予日本僧人一谷的《禪宗無準大師像》;也有人物在山水中靜坐慢行,將自然作為情緒的襯托,如馬麟的《靜聽松風圖》。
畫院畫家曾專心描繪俗世故事畫和界畫,城市興起后,描述市井生活的圖卷流行一時,其中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最為人所熟知,從市郊到汴河再到都城汴京街景,高處鳥瞰、移步換景。全卷總計人物500多,牲畜超過50只,船只、車轎各20有余,其史料價值為一時之冠。
花鳥動物畫起初有黃筌、徐熙兩派,以黃體為正宗,到宋徽宗親創(chuàng)粗筆水墨花鳥,更加主流和嚴謹;兆跁r,畫學正式納入科考,形成中國宮廷繪畫最興盛的時期。臺灣作家蔣勛戲稱“宋徽宗是故宮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長”,徽宗也是一位出色的花鳥畫家,他的《瑞鶴圖》和《柳鴉蘆雁圖》現(xiàn)在分別是遼寧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北宋中后期文人畫興起,蘇軾、文同、黃庭堅、李公麟、米芾以王維和顧愷之為先驅(qū),即興創(chuàng)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他們技巧自在,精神復古,也是從他們開始。
南宋的畫家,一部分仍沿襲北宋大師的創(chuàng)作路徑,以細膩的皴法表現(xiàn)壯闊的山川形勢;另一部分轉(zhuǎn)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梅蘭竹菊確立在文人畫題材中的地位,也是在南宋完成的。
^KhFBed
<l6CtK@
宋畫口訣
宋代風俗蘇漢臣,清明上河張擇端。
白描五馬李公麟,寫意減筆人梁楷。
林泉高致論郭熙,米氏山水兩父子。
千里江山王希孟,小景惠崇趙令穰。
早期山水一文武,秀氣李成范寬老。
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稱四家。
馬夏山水大剪裁,半邊一角融詩情。
花鳥崔白與趙佶,宗教高益武宗元。
%8-S>'g'
5QT
9
郭忠恕《雪霽江行圖》中的人物風格受長安地區(qū)影響,并可歸于宋太祖時期活躍于開封的畫家趙光輔。無論作者是郭忠恕、王士元還是趙光輔,《雪霽江行圖》中的人物所體現(xiàn)的都是趙光輔的風格。郭忠恕《雪霽江行圖》與趙干《江行初雪圖》密切相關(guān),兩者共同探討“流放山水”的視覺語言,確立“雪中江行”為一個獨立山水主題,并用繪畫向我們展示江行者和漁夫、流放和隱逸、江南和中原、南唐和北宋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
文同《墨竹圖》是文人畫發(fā)展的里程碑。文同通過使用莊子的思想和書法的審美在畫家和主題之間建立新的關(guān)系,使蘇軾和其他文人畫家得以進一步推廣其觀點,即繪畫是一門能夠表達自我的藝術(shù)。
郭熙的“小景”不但有助于深化了解郭熙宏觀與微觀相互引發(fā)變通的宇宙山水觀,并且為唐朝松石山水以來的南北宋山水畫的變革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
北宋以后,以禪宗教團為中心,《出山釋迦圖》十分盛行。南宋禪宗具有國家宗教的屬性,梁楷的《出山釋迦圖》是為了宮廷所需,而由畫院畫家所描繪的禪宗畫題!
團扇畫是存世宋畫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
木刻版畫自10世紀以來盛行于宋、遼、金、西夏、元,佛教版畫的材質(zhì)與主題雖然與存世的宋代主流繪畫不盡相同,但其中許多標準化、格式化的母體、構(gòu)圖乃至風格顯示了其與宋畫的密切關(guān)系,并揭示了繪畫是新興版畫最主要的圖像數(shù)據(jù)庫。
g
GX/p6" bEE: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