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5-02-12 08:41
, 來自:江蘇省 移動
我國書法發(fā)展的歷史進程,非但到了東漢時期隸書大盛,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璀璨階段,并且難能的是,到了這一時期,還破天荒地出現(xiàn)了我國書法史上的最早專文,書法理論先驅(qū)蔡邕撰寫的《筆論》與《九勢》等。在歷史上,我們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書法理論文章,當效崔璦所寫《草書勢》,以及東漢靈帝時大書法家蔡邕撰著的《筆論》、《九勢》 和《篆勢》了。其中尤其以蔡邕的《九勢》為影響最大。 IiE^HgM 蔡邕(133 - 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zhèn))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xué)者胡廣。他除通經(jīng)史,善辭賦等文學(xué)外,書法精于篆、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jié)構(gòu)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蔡邕參與續(xù)寫《東觀漢記》,遷任議郎,參與刻印《熹平石經(jīng)》。靈帝時,他曾受工匠用帚寫字的啟發(fā),創(chuàng)飛白書。原有《蔡中郎集》,已佚,后人有輯本。 O=lRI)6w@e 一、蔡邕書論《筆論》《九勢》《篆勢》賞析
n%iL+I (一)《筆論》:書者,散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v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D$^SHfyz 譯文:作書,是閑散的事。要作書先散心,放縱情性,然后作書。如果迫于事務(wù),雖有中山兔毫這樣的好筆,也是寫不好的。大凡作書,首先要默坐靜靜地思考,任情適意,不要與人交談,心氣平和,神情專注,如同面對皇上,這樣就沒有寫不好的了。作書的準則,必須心里有書的形象?v橫都有物可象征的,才得稱之為書法。 o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