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花,顧名思義就是燈上之花。那燈,不是用電的燈,而是燃燒煤油的燈。
he!Uq%e *";O_ :C! =G
\N1E GMKY1{ dbG902dR G2
0 ]?*'[ wh2Ljskda8 凡年過半百的農(nóng)村人,大概都曾見過這種燈,我們這里叫它為洋油燈。洋油燈也叫美孚燈。不過我小時候,家里還舍不得買一盞洋氣十足的美孚燈。洋油燈都是父親自己動手做的。先找一個約三寸高的玻璃瓶準(zhǔn)備盛洋油。然找一塊洋鐵皮,把其中一塊剪成比瓶蓋略大些的圓形,中間打個孔,用來替代原來的塑料瓶蓋。再取一塊長約一寸半的鐵皮,卷成香煙般粗細(xì)的管子插在圓形鐵皮的孔里。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五寸多長的棉紗穿進(jìn)孔里,上面露小半寸,其余的都塞在瓶里,這樣一盞火油燈便做好了。
GR,gCtG+L ruU &.mZ jPIOBEIG GZ1c~uAu 那年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只是農(nóng)村人心中最憧憬的美好日子。
&{e:6t PfN[)s4F{R `f<&=_,xfH 3f-J%!aH 黃昏至吃晚飯時,還舍不得點上洋油燈。如有小孩鬧著要點燈,大人總是用筷子把碗一敲,吼道:“不點燈夜飯就會吃到鼻孔里去?”小孩被一懟沒聲音了,心想也對呀,那熱氣騰騰的粥沒燈不照樣往嘴里灌嗎?屋外再也沒光線照進(jìn)屋時,大人才關(guān)上門,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屋里摸出火柴,輕輕一劃,開始點燈。那火焰就如快樂的小孩,先蹦跳了幾下再“忽”地立了起來。剎那間,屋里裝滿了昏黃的光亮,掛在墻壁上或橫梁上的各式農(nóng)具投下了奇形怪狀的丑陋影子。
YZy%]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