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生你和她能成為夫妻,這里面大有說法,看過兩故事就知道了。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還有一句,“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當(dāng)然這些都是世俗的說法,為什么兩個人會相遇,會相愛,會結(jié)婚,為什么沒有了感情仍然要在一起,為什么是夫妻卻要相互折磨,為什么恩愛者分離,折磨者卻要長久的纏縛在一起?這些問題被問過無數(shù)遍了,用世間法的解釋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兩個人能成為夫妻,除了愛情,也需要緣分。在世間尋尋覓覓,怎么會遇到對方的呢?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緣早已注定? 然而為什么在結(jié)婚之后,有的甜蜜幸福,有的‘不是冤家不聚頭’生活在一起就是為了相互折磨,有的是恩愛無比卻一方早逝無法長相廝守,有的深愛對方卻得不到對方的回應(yīng),有的移情別戀后卻無法擺脫現(xiàn)在的婚姻,最后甚至于鬧出人命,有的恩愛的同時還能有共同的信仰,共修過一生呢?這些問題是很多人心頭的謎團(tuán)。
看看佛教怎么看待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佛教講世出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以佛教的觀點,愛情本質(zhì)上是‘愿力’和‘業(yè)力’的結(jié)合。所謂‘愿力’,是主動積極的力量,源自內(nèi)心的‘意愿’;所謂‘業(yè)力’是被動不自主的力量,也是源自內(nèi)心,但卻是‘不愿’。兩者力量會促使愛情的發(fā)生。
一切相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兩個人,能夠在今生結(jié)為夫妻,必定是有前世的因緣。夫妻,都是三生的因果,累世的前緣。夫妻是緣,相遇是債,前生不欠,今生不見。前世必是欠了你,今生才會遇到你。相遇為了還債,恩愛是為了了緣。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今生的經(jīng)歷都是前世的延續(xù)。種種業(yè)力和愿力的結(jié)合,今生兩人才能恩愛做夫妻。
你和她能成為夫妻也是生生世世修來的,比如佛在世時,《楞嚴(yán)經(jīng)》上阿難與摩登伽女的故事,有一次阿難去乞食,在途中遇到一位少女,就是摩登伽女。歡歡喜喜地將水倒入阿難缽中,并瞪著大眼,默默地注視著阿難,直到他離開。摩登伽女回家后,便得了相思病,整日思念阿難,飯食無味。她被阿難相貌深深吸引,一心想嫁給阿難。母親愛女心切,只好硬著頭皮來找阿難,并說,"我的女兒對你一見鐘情,朝思暮想,我愿將女兒許配給你為妻”。
阿難說,"我所持的戒律不可以取妻"。當(dāng)阿難再次來到她家門口托缽化緣時,摩登伽女的母親便用邪術(shù)迷使阿難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進(jìn)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來誘惑阿難。阿難心知不妙,不肯依從。阿難心中有若難言,悔恨平時不用功,危難之時力不從心。阿難危難之時,一心念佛,道交感應(yīng),佛陀心知阿難受難,趕緊派遣文殊菩薩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難,并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嚴(yán)咒。此時,阿難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內(nèi),在即將破戒時,忽然間清醒過來,馬上離開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竟為阿難出了家,最后經(jīng)過佛陀教不凈觀,證得羅漢果,佛陀也講了阿難與摩登伽女有五百世的因緣。
還有佛陀釋迦牟尼佛和妻子耶輸陀羅的故事,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曾是善慧仙人,聽到普光如來出世,心里非常高興,要前去供養(yǎng)。當(dāng)時燈照國王禮請普光如來入城,人們?yōu)榱斯B(yǎng)如來,將城內(nèi)的名花搜尋一空。善慧到處尋找花,始終沒找到。
后來遇到一個身穿青衣的女子,將七株蓮花秘藏在衣服內(nèi),從善慧身旁經(jīng)過。由于蓮花感受到善慧要供養(yǎng)如來的誠心,忽然從衣服里露出來。善慧誠懇地要買此花,青衣女子說,這花要送到宮里獻(xiàn)佛,不能賣。“為欲成就一切種智,度脫無量眾生故”,善慧愿以五百錢買五莖蓮花獻(xiàn)佛。
青衣女子深受感動,贈送他五莖蓮花,愿結(jié)“生死之緣”,要善慧許愿“未得圣道之前,生生世世結(jié)為夫妻”,并將另外兩束蓮花也交給善慧,要他代自己獻(xiàn)給如來。善慧來到普光如來前,“即散五莖,皆住空中,化成花臺;后撒兩莖,亦止空中,夾佛兩邊”。于是普光如來授記善慧將來會成佛,號釋迦牟尼。那位青衣女子后來即為釋迦牟尼未出家時的妻子耶輸陀羅,因為她將花“借”給善慧的緣故,生生世世做他的妻子,最后生到忉利天享受福報。
所以,兩個人能成為夫妻,在茫茫人海中相遇,那是不容易的。要相互包容對方,互敬互愛。即使是“無冤不成家”,是來討債的也要學(xué)菩薩忍辱,在這一世化解。最后祝福所有家庭,夫妻同心,排除障礙,共行菩薩道。聽釋迦牟尼佛的話,跟阿彌陀佛走,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即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具足信愿,老實念佛,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