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三级,网友在线 亚洲专区,亚洲免费一区,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sup id="zyjhp"></sup>

  • <acronym id="zyjhp"></acronym>
    1. <mark id="zyjhp"><thead id="zyjhp"><dl id="zyjhp"></dl></thead></mark>

      加入收藏 設(shè)為首頁 手機客戶端
    2. 任務(wù)我的任務(wù)
    3. 只看樓主 | 倒序閱讀 | 使用道具 | 瀏覽器收藏 | 打印 古詩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樓賞析
      • 873閱讀
      • 0回復(fù)

      古詩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樓賞析[復(fù)制鏈接]

      樓層直達

      關(guān)注Ta 發(fā)消息

      法老 
      發(fā)帖
      5061
      金幣
      26260
      威望
      3569
      貢獻值
      14709
      銀元
      11140
      注冊時間2018-11-17
      樓主   發(fā)表于: 2020-12-20 23:10   , 來自:江蘇省 移動

      [attachment=2757167]

      古詩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慨嘆著“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的漢末文人,面對的是一個君門深遠、宦官擋道的苦悶時代。東漢末年,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表現(xiàn)得最尖銳的時期,同時也是政治上最混亂,最黑暗的時期。一批官僚和平日敢于議論朝政的大知識分子,接連地受到殺戮和禁錮。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東漢王朝崩潰的前夕,政治上的腐化和墮落已達到頂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士人更是沒有出路,同時這又是黃巾大起義的暴風(fēng)雨即將到來的時候。都市情況混亂的另一面,則是農(nóng)村的凋殘破落。東漢政權(quán)的建立,實際并沒有安定幾十年,就不斷地發(fā)生農(nóng)民暴勞動。隨著土地兼并的劇烈,苛捐雜稅的增加, 到了靈帝劉宏時代, 廣大人民的生活已陷入絕境。家園的殘破,時代的擾攘,安定生活的不可能實現(xiàn),正當職業(yè)的無法取得,使這批脫離生產(chǎn)的知識分子們陷于有家歸不得的境地。因此在詩中處處充滿失意沉淪的情感。

      南朝蕭統(tǒng)在編選《文選》時,由于這十九首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風(fēng)格都比較接近,在古詩中是一個有獨立意義的作品群,于是將失去樂調(diào)與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詩編在一起,題為“古詩十九首”。本詩即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寫知音難覓的詩。從詩意看,詩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涼的弦歌聲從重門緊鎖的高樓上隱隱傳來,其聲調(diào)的悲涼深深地感染了樓下聽歌的人。詩中沒有點明時間,從情理說大約正什夜晚。在萬籟俱寂中,聽那“音響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籠蓋而下的感覺吧。

      這感覺在詩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傳說他為齊君戰(zhàn)死,妻子悲慟于“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為之傾頹(崔豹《古今注》)。

      而今,詩人所聽到的高樓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頹杞都之悲,故以之為喻。全詩至此,方著一“悲”字,頓使高樓聽曲的虛境,蒙上了一片凄涼的氛圍。

      從那清婉悠揚、感慨哀傷而又一唱三嘆的歌聲中,詩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經(jīng)歷的慘痛和被壓抑的內(nèi)心痛苦。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誰?莫非是杞梁妻那樣的憂傷女子?詩人既在樓下,當然無從得見;對于讀者來說,便始終是一個未揭之謎。

      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詩中將其比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這女子大約全不知曉,此刻樓下正有一位尋聲而來、佇聽已久的詩人在。她只是錚錚地彈著,讓不盡的悲哀在琴聲傾瀉:“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薄吧獭甭暻迩卸岸鄠,當其隨風(fēng)飄發(fā)之際,聽去該是無限凄涼。這悲弦奏到“中曲”,便漸漸舒徐遲回,大約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之境。

      接著是鏗然“一彈”,琴歌頓歇,只聽到聲聲嘆息,從高高的樓窗傳出!耙粡椩偃龂@,慷慨有余哀”:在這陣陣的嘆息聲中,正有幾多壓抑難伸的慷慨之情,追著消散而逝的琴韻回旋!這四句著力描摹琴聲,全從聽者耳中寫出。但“摹寫聲音,正摹寫其人也”。

      可是,最值得憂傷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她個中的傷感,知音難覓可能才是她感傷嘆息的真正原因。詩人借高樓上的歌者之悲抒寫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傷知音稀”是一種具有廣泛社會性的苦悶、悲傷和期待。

      詞人將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對于聲音的描寫細膩生動,歌者與聽者遙相呼應(yīng),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現(xiàn)出來了。

      (post by :2020-12-20 23:10:23)
       (0人推薦) 這篇文章真不錯! 給帖子評個分吧!
      快速回復(fù)

      限200 字節(jié)
      批量上傳需要先選擇文件,再選擇上傳
       
      1、回復(fù)廣告信息一律封號 2、粗口、謾罵、攻擊一律封號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