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最重要的是線條,即點畫、質(zhì)感,如果一個人線條成功了他便成功了一半,線條不行,結(jié)體再美也是枉然,特別是草書,滿紙線條飛動,點畫涌動,漢字便有了生機有了靈魂,這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巨制,如行云流水,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zhuǎn)奇,詭形怪狀翻合宜”。被稱為中華第一草書。
在狂草書體中,一筆書特征最為明顯,在點畫處理中也就以線條的變化為主,跳蕩的筆法、提按的用筆成為常態(tài)。點在狂草書體中運用廣泛,點的方向、位置影響著字體的姿態(tài)、章法和書體的風格特征!蹲詳⑻分小安弧弊殖霈F(xiàn)的頻率很高,基本上由四個點構(gòu)成,也有橫豎連筆書寫或者后兩點連筆書寫的,不管怎樣的書寫方式,點畫的姿態(tài)均各不相同,大小、曲直、粗細、牽絲映帶以及點畫的行筆軌跡均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相似的筆畫如“之”字的首點和剩余的曲折筆畫的長短、大小、彎曲弧度及連筆轉(zhuǎn)折的方向角度等;三點水寫法的大小、輕重、彎曲弧度等也體現(xiàn)著明顯的變化。
書法的結(jié)體取勢主要是針對漢字結(jié)構(gòu)的把握和字形處理方面,結(jié)體偏重于漢字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部件及其比例大小的處理,取勢更加觀照字體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而《自敘帖》在結(jié)構(gòu)上處理字時部件較為靈活,長短大小、穿插錯落一任自然;字內(nèi)、字間姿態(tài)萬千,字的重心、松緊、外觀空間與字內(nèi)空間處理以圓為主,間用方、尖、多角等不規(guī)則空間布局和分割,在結(jié)體取勢方面仍然靈活多變。
在《自敘帖》中,線條多呈現(xiàn)圓轉(zhuǎn)為主光滑流暢的特征,在用筆上以平動提按為主。在用筆特征上具有篆書線條特征,這既是中鋒用筆要求,也與唐代篆書發(fā)展所追求的線條特征相關。在《自敘帖》中常見的是筆鋒靈活,四面出鋒或者八面出鋒的用筆特征。但在行筆中提按筆法充分,順勢或者逆勢的弧線、圓圈較多,轉(zhuǎn)換運筆方向使用圓滑的運筆方式,折角較小線條、牽絲映帶處轉(zhuǎn)換筆鋒的方式也轉(zhuǎn)折并用,整體上呈現(xiàn)出圓潤姿態(tài)。
《自敘帖》在墨法上多用渴筆。如第11行的“心胸略”三字,第35行的“夫草”等字。應當說明的是,渴筆并非虛筆病筆,甚或輕筆。恰恰相反,懷素的渴筆正是他在書寫過程中,一氣呵成來不及蘸墨幾個字連書所致。在這里,墨淡處不但沒有力弱之感,反覺更加蒼勁,更能顯現(xiàn)墨跡的真實與巧妙。此帖是狂草,故運筆極快。頗耐玩味的是,帖中之字疾中有緩、緩后愈疾、此起彼伏、變化無窮。如第10行的“往往遇之”四字,呈斷開之勢,書寫緩慢;但第11行便是通行連筆疾書。再如第97行的“中好懷素自言初”七字,書寫速度明顯變慢;但從第98行往后突然筆速加快,就像下雨時忽然狂風大作一樣。這種情況,幾乎每頁都有。
《自敘帖》在字組處理上以穩(wěn)重為主,而穩(wěn)重特征的取得是靠漢字部件的變化和平衡取得的。每個漢字端端正正,漢字中心呈現(xiàn)均衡直線只出現(xiàn)在開頭部分七八行,后面的字群處理很少如此,即使字跡端莊,其中心線的連接也并不在一直線上。每一行漢字作為一個單位,其中心軸線的連接在該帖中既有折線又有曲線。連接線為折線的一并配合著筆跡輕重的變化,其變化感和跳動感增強;連接線呈現(xiàn)曲線的則大多為不規(guī)則曲線,往往彎曲幅度大小、方向均有變化,但在用墨、調(diào)整筆鋒方面次數(shù)較少,這與草書抒情性直接相關。
另外《自敘帖》中行距基本一致,其間也有穿插甚至少量漢字筆畫的交叉覆蓋,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在整體風格圓潤、筆跡細勁為主增加了變化和靈動之勢。
古人論書,主張形神兼?zhèn)洌戎厣癫。神采,即《書譜》中所說的“情性”,又稱之為“寫意”(或“用意”)。而《自敘帖》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寫意性發(fā)揮到了最大,以至到了至高至純至善至美的境界。特別是后半段,簡直到了一種無所遮掩的醉狂狀態(tài)中。正如帖中所述 :“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睉阉厣朴诔司婆d作書,仔細尋味,此帖每字每畫無不傾注著此等意境。特別是那些疾速書寫的大字,如“張顛”、“戴”、“醉來”、“狂來”等。作者揮毫時當已不覺得世界的存在,而是只有自身——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志向。在《自敘帖》中,懷素之筆下,已達到“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我即字,字即我 ;人與字一體,書與意一態(tài)”之意境。這也即是懷素的“醉”——非“酒醉”而是“心醉”、“意醉”、“情醉”。
《自敘帖》正帖細部:
《自敘帖》原文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jīng)禪之睱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睹前人之奇跡。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游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砣恍男亍B詿o疑滯。魚牋(即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辯。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勛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精心草圣。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韋公陟睹其筆力。勖(勖)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游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盈卷軸。夫草稿之作。起于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谠E手授。以至于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疑為衍字)楷精法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常接游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資質(zhì)劣弱。又嬰物務。不能懇習。迄以無成。追思一言。何可復得。忽見師作?v橫不群。迅疾駭人。若還舊觀。向使師得親承善誘。函挹規(guī)模。則入室之賓。舍子奚適。嗟嘆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其后繼作不絕。溢乎箱篋。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云。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盧員外云。初疑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朱處士遙云。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敘機格。則有李御史舟云。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余實謂之狂僧,以狂繼顛。誰曰不可。張公又云;劫R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許御史瑤云。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戴御史叔倫云。心手相師勢轉(zhuǎn)奇。詭形怪狀翻合宜。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語疾速。則有竇御史冀云。粉壁長廊數(shù)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戴公又云。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目愚劣。則有從父司勛員外郎吳興錢起詩云。遠錫無前侶。孤云寄太虛?駚磔p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蕩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時大歷丁巳冬十月二有八日
《自敘帖》在中國書法史的地位與影響
懷素至今有兩件名震天下的作品流傳于世。一件作品是他40歲時候為自己寫的《自敘帖》,此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在書法史上享有盛譽;另外一件是懷素62歲寫的《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也就是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一小草”的“千金帖”。這兩件名作是收藏界的稀世之寶。《自敘帖》在大草或狂草領域達到了自漢末魏晉以來的第二個高峰,與張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構(gòu)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點!蹲詳⑻肥菓阉亓鱾飨聛砥铋L的作品,是其晚年草書的代表作,人稱“天下第一草書”。懷素在《自敘帖》中,一變晉人草法,創(chuàng)造性地將篆書筆法融入狂草,后人稱其為“草篆”,后世草書名家多有借鑒。《自敘帖》是對尚法書風的徹底否定。這種否定正是書法藝術、書法觀念向高層次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站在今天的歷史角度來看,《自敘帖》所創(chuàng)造的就是今天所標榜的“現(xiàn)代精神”,一種充滿個性創(chuàng)造力和藐視前人審美原則的人格力量。
《自敘帖》自唐末五代以來一直是草書領域的熱門法帖,在中國草書史上承前啟后,在書法藝術領域影響深遠。當今書法的實用性早已退居次要地位,審美屬性反而日益彰顯,以《自敘帖》為代表的草書的影響將更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