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1617-1684),字振甲、北溟、一作北溪,號于山,山西永寧人,明清順治十八年(1661)出仕,任廣西羅城縣令。由于羅城新隸于清朝,局勢未穩(wěn),遍地荒蕪,城內(nèi)只有居民六家,前兩任知縣一死一逃,他只得寄居于關帝廟中。他采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羅城為官三年之間,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得到治理,出現(xiàn)了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新氣象。后歷任道員、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大學士等職。他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招民墾荒,令百姓安居樂業(yè);他分別以"招撫"為主說服起事者歸順和組織鄉(xiāng)勇身先士卒主動進剿的不同方法兩次平息暴亂。他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為“清官第一”。 于成龍擅長書法,詩詞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門人和孫于準輯成《于山奏牘》七卷附錄《詩詞合選》一卷和《于清端公政書》八卷行世。此外,于成龍任職直隸和兩江期間,曾組織編寫了他《畿輔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對整理和保存當?shù)卣、?jīng)濟、文化資料做出了貢獻。 “處世不必邀功,以無過為功;與人不求感德,以無怨為德。 于成龍”這件于成龍自撰格言條幅現(xiàn)藏山西省博物館,反映了他誠懇踏實的人生態(tài)度。書法也顯得樸實自然。后人評價他善書法,有董其昌的味道。 “還將石溜調(diào)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乙亥孟秋書為禧翁親臺 于成龍”此條幅為上海畫家朱孔陽先生舊藏。詩句取自初唐李嶠七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的頸聯(lián)。其意境天然而瀟灑浪漫,有人天合一的味道。石溜指巖石間的水流。峰霞為山峰頂上的霞光。此件行草書自然順暢,值得玩味。
“綠樹連村暗,黃花出陌稀。遠陂春草綠,猶有水禽飛?滴跣劣隙 于成龍”此件于成龍條幅立軸內(nèi)容為司空圖的詩《獨望》,意境清淡天成,春意昂然。行草書法亦流暢自如,有春水綠草之意態(tài)。
“彭執(zhí)中先生曰: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行一日好事。書為 相如親翁 于成龍”——此話出自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之二甲編“好人好事”條:“豫章旅邸,有題十二字云:‘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鄒景孟表而出之,以為奇語。吾鄉(xiāng)前輩彭執(zhí)中云:‘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做一日好事。’亦名言也!書法流暢文儒,又清雅之氣,也有相當高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