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三级,网友在线 亚洲专区,亚洲免费一区,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sup id="zyjhp"></sup>

  • <acronym id="zyjhp"></acronym>
    1. <mark id="zyjhp"><thead id="zyjhp"><dl id="zyjhp"></dl></thead></mark>

      加入收藏 設(shè)為首頁 手機客戶端
    2. 任務(wù)我的任務(wù)
    3. 只看樓主 | 倒序閱讀 | 使用道具 | 瀏覽器收藏 | 打印 宋四家-----蘇黃米蔡之黃庭堅書法欣賞
      • 1380閱讀
      • 3回復(fù)

      宋四家-----蘇黃米蔡之黃庭堅書法欣賞[復(fù)制鏈接]

      樓層直達

      關(guān)注Ta 發(fā)消息

      法老 
      發(fā)帖
      5061
      金幣
      26260
      威望
      3569
      貢獻值
      14709
      銀元
      11140
      注冊時間2018-11-17
      樓主   發(fā)表于: 2022-01-25 20:54   ,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 移動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清風(fēng)閣、山谷道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jié)、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寧人(今江西九江修水縣)人。祖籍浙江省金華市。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xué)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黃庭堅自小就喜歡書法。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學(xué)書尤為推崇王羲之蘭亭序》。其有一首贊頌楊凝式的詩可以說明他對《蘭亭序》習(xí)練體會之深:“世人盡學(xué)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fēng)子,下筆便到烏絲欄!边@其中不能沒有其對王羲之書法學(xué)習(xí)的深悟。

      黃庭堅在上溯晉唐、學(xué)習(xí)前人經(jīng)典書法時,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蘇軾,可以說黃庭堅的手札小行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xué)蘇軾的。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深受蘇軾書風(fēng)的影響。在黃庭堅書論中,評東坡書頗多,且多為推崇備至者。蘇東坡不僅是黃庭堅文學(xué)上的老師和提攜者,而且也是其書法的學(xué)榜樣。在黃庭堅題跋中,即反映出黃庭堅從蘇軾處學(xué)習(xí)書法的一些消息,如“予與東坡俱學(xué)顏平原。然予手拙,終不近業(yè)”,又如“東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銘草。余嘗評東坡善書乃其天性。往嘗于東坡見手澤二囊,中有似柳公權(quán)褚遂良者數(shù)紙,絕勝平時所作徐浩體字。又嘗為余臨一卷魯公帖,凡二十紙,皆得六七,殆非學(xué)所能到”。黃庭堅與蘇軾相差八歲。二人交誼師友之間。從黃庭堅的行幫手札墨跡看,其撇捺開張、字形扁闊、字勢向右上揚等,都明顯表現(xiàn)出蘇軾書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張強調(diào),唯嫌生澀,未有蘇書圃熟也。而黃庭堅以禪悟書當(dāng)與蘇軾互為影響。如蘇軾《禱雨帖》,筆意極似黃庭堅,特別是其末尾數(shù)字,從容嫻雅,行筆松緩,幾若黃庭堅代筆。

      黃庭堅行楷大字書風(fēng)的形成當(dāng)為其于京口見斷崖《瘞鶴銘》之后并不斷師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黃庭堅師《瘞鶴銘》有一個誤會,即他把《瘞鶴銘》看做右軍所書,且深信不疑,故而傾力揣摩師習(xí)。不過也算是歪打正著,這倒促進了黃庭堅長槍大戟、綿勁遲澀書風(fēng)的形成。從客觀上看,黃庭堅與蘇東坡是中國書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書風(fēng)的籠罩而遠溯先唐碑版或者說進行碑帖結(jié)合的書家。對于蘇軾書風(fēng)形成的淵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詩帖》與洛陽《龍門二十品》做一比較,即可得出明確答案。黃庭堅則明確標(biāo)榜師法《瘞鶴銘》。

      松風(fēng)閣詩帖

      《松風(fēng)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并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松風(fēng)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dāng)年孫權(quán)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jīng)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松風(fēng)閣》,先寫松風(fēng)閣之位置、高度以及命名之由來,而其景物之特點即由是以見。以下寫夜雨會飲及所聞所見,耳目為之一新。最后痛東坡之已亡,惜文潛之未到,因觀覽名勝,而思擺脫拘攣,與朋輩長期扁舟遨游江上。體仿柏梁,句句用韻,通篇筆力勁峭。

      釋文:

      依山筑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我來名之意適然。

      老松魁梧數(shù)百年,斧斤所赦今參天。風(fēng)鳴媧皇五十弦,

      洗耳不須菩薩泉。嘉二三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

      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泉枯石燥復(fù)潺湲,

      山川光輝為我妍。野僧旱饑不能饘,曉見寒溪有炊煙。

      東坡道人已沉泉,張侯何時到眼前。釣臺驚濤可晝眠,

      怡亭看篆蛟龍纏。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松風(fēng)閣詩”,歌詠當(dāng)時所看到的景物,并表達對朋友的懷念!端娠L(fēng)閣詩帖》是黃庭堅晚年作品,黃庭堅一生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fù)盛名者當(dāng)推《松風(fēng)閣詩帖》。其風(fēng)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寒山子龐居士詩》帖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帖,紙本29.1x213.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v觀《寒山子龐居士詩》帖,用筆凝練有力、遒勁郁拔,而神閑意株,尤得秦篆中實、漢隸俊俏筆意。行筆曲折頓挫,如同逆水撐舟,力能扛鼎。

      釋文:

      我見黃河水,凡經(jīng)幾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癡屬根本業(yè),愛為煩惱阬,輪回幾許劫,不解了旡明。寒山出此語,舉世狂癡半。有事對面說,所以足人怨。心真語亦直,直語無背面。君看渡奈河,誰是嘍羅漢。寄語諸仁者,仁以何為懷。歸源知自性,自性即如來。任運堂試張通筆為法聳上座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兩卷。涪翁題。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帖》是黃庭堅晚年杰作,落筆奇?zhèn),點畫用筆沉著痛快,筆筆似自空中蕩漾而來,充滿飛動之勢。通篇氣宇軒昂,舒展大度,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充分體現(xiàn)了黃庭堅的典型書風(fēng)。

      行筆曲折頓挫,如同逆水撐舟,力能扛鼎。經(jīng)常因為動作過大而造成橫畫線條中間的斷開。用筆凝練有力、遒勁郁拔,而富有韻致,尤得秦篆中實、漢隸俊俏筆意。

      正如清初詩人馮班《鈍吟雜錄》所評:“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zhuǎn),正如陣云之遇風(fēng),往而卻回也。”

      《砥柱銘卷》

      《砥柱銘卷》是黃庭堅的手書作品,是他散落民間的最重要的書法瑰寶之一。這幅手卷長達11米,畫心長8米,內(nèi)容是黃庭堅生前最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寫的《砥柱銘》,全文600多字。

      卷上有宋代賈似道、明代項元汴直至清代民國藏家的大量題跋和鈐印。原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近日出現(xiàn)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2010年春季拍賣會上,引起國內(nèi)收藏界和書法史界轟動。2010年以4.368億元拍賣成交。

      釋文:

      維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載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軌),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時和歲阜。越二月,東巡狩至于洛邑,肆覲禮畢,玉鑾旋軫;度崤函之險,踐分陜之地;緬維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廟斯在;冕弁端委,遠契劉子;禹無閑然,玄符仲尼之嘆,皇情乃睠,載懷仰止。爰命有司勒銘茲石祝之,其詞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息;讓德夔龍,推功益稷;櫛風(fēng)沐雨,卑宮菲食;湯湯方割,襄陵伊始;事極名正,圖窮地里;興利除害,為綱為紀(jì);寢廟為新,盛德必祀;傍臨砥柱,北眺龍門;茫茫舊跡,浩浩長源;勒斯銘以紀(jì)績,與山河而永存!

      魏公有愛君之仁,有責(zé)難之義。其智足以經(jīng)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時為好學(xué)者書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見其嫵媚者也。吾友楊明州,知經(jīng)術(shù),能詩,喜屬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潔,不以諛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驕慢以誑于下愚?筛嬉脏嵐聵I(yè)者也;蛘咧^:世道極頹,吾心如砥柱。

      夫世道交喪,若水上之浮漚;既不可以為人之師表,又不可以為人臣之優(yōu)則。砥柱之文座傍,并得兩師焉。雖然,持砥柱之節(jié)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悅,下愚之所畏懼。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節(jié)哉?

      《砥柱銘卷》在南宋時曾經(jīng)為王厚之(字順伯1121-1204)和賈似道(號秋壑,1213-1275)先后收藏,在晚明也曾為大收藏家項元汴收藏。在清代晚期,此卷一直在廣東地區(qū)遞藏流傳,當(dāng)時嶺南許多的收藏家都曾鑒藏和著錄過此卷。后來流出國內(nèi)為日本有鄰館收藏。曾著錄于明末張丑《真跡日錄》四集、清人方濬賾《夢園書畫錄》卷三。也出版于今人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卷》中(榮寶齋出版社2001年),但是它的真?zhèn)涡詤s引起了學(xué)術(shù)界較大的爭議。

      這件手卷因為文字內(nèi)容、書法風(fēng)格等方面與黃庭堅其他作品存在差異,早在乾隆時期曾經(jīng)被認(rèn)為是贗品,有諸多猜疑。經(jīng)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dǎo)委員、臺南大學(xué)藝術(shù)史研究所博碩士導(dǎo)師傅申先生研究,最終確定為黃庭堅的真跡,而且是黃庭堅書風(fēng)轉(zhuǎn)換期的真跡。

      宋·黃庭堅·花氣熏人帖

      《花氣薰人帖》是中國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小品之作,一首二十八個字的小詩,以隨意自在的筆法寫來,把平日嚴(yán)謹(jǐn)?shù)闹袖h線和草書中的宛轉(zhuǎn)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賞書法不可多得的佳作。帖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內(nèi)府。也有清代朝鮮人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安儀周)是當(dāng)時最著名的大收藏家。此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釋文: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jié)灘頭上水船。

      此帖筆勢蒼勁,拙勝于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tài)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于行楷書!吧焦葧,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圣'宜焉!”(草書《李白憶舊游詩卷》沈周題跋)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shù)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fēng)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jié)體變化多端。作者為了傳達自己對年齡、歲月、春天、生命創(chuàng)作許多復(fù)雜的經(jīng)驗,寫了這首詩,也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書寫,把黃庭堅平日嚴(yán)謹(jǐn)?shù)闹袖h線和草書中的宛轉(zhuǎn)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賞書法不可多得的佳作。

      黃庭堅書法淵源多種,主要受顏真卿、蘇軾和南朝刻石《瘞鶴銘》影響,紹圣元年(1094)貶黔中,見懷素草書《自敘帖》,受到很多啟發(fā),用筆趨於圓勁,多連綿草勢。用筆剛強挺健,墨色有濃潤枯澀的變化,是一件難得的小品。

      黃庭堅的草書是學(xué)時人周越的 。蘇軾以周越書為“險劣”,米芾則評周越書為“氣勢雄健而鋒刃交加”。黃庭堅后來在一則論書語中道出了其書法及書學(xué)思想成熟后對周越書法的看法:“王著臨《蘭亭》《樂毅論》,補永禪師、周散騎《千字文》,皆妙絕,同時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shù)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臺、林和靖矣。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xué)者不力也!

      無疑,黃庭堅對草書筆法的深刻認(rèn)識和掌握,當(dāng)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軒詩》中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shù)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黃庭堅草書的成熟還得益于其書外功的參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外,他還有一段自道可說明因緣:“余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fù)如醉時書也。”張旭、懷素作草皆以醉酒進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狀態(tài),縱籠揮灑,往往變幻莫測、出神入化。黃庭堅不飲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筆。然其參禪妙悟,雖多理性使筆,也能大開大合,聚散收放,進入揮灑之境。而其用筆,相形之下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黃庭堅所作《諸上座帖》等佛家經(jīng)語諸草書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黃庭堅開創(chuàng)出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

      黃庭堅《諸上座帖》《諸上座帖》卷,縱33cm,橫729.5cm,凡92行,477字,約書于宋元符三年(1100)。此卷是黃庭堅為其友李任道抄錄的五代金陵《釋文益禪師〈語錄〉》,乃其草書精品。全卷深得懷素草書遺意,筆筆奔放,縱橫之極,如龍搏虎躍而又圓婉超然。結(jié)體上,左右開張,欹側(cè)取勢,氣勢豪邁。章法上,墨色枯潤相映,布白天趣盎然,超凡脫俗,有禪家氣息。卷后黃氏另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筆畫放縱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結(jié)字內(nèi)緊外松,氣勢開張。全篇跌宕多姿,兼?zhèn)涠w,相互映襯,尤為罕見,可推為其晚年杰作。對于這類大草書法,初學(xué)者不宜取法,可以先從相對規(guī)矩的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入手,扎實基本功后,再取法大草。特別需要注意,黃庭堅的草書用筆,似快實慢,但慢而不能滯。

      此卷結(jié)字上,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參差不齊,看起來卻非常自然。字的大小沒有定律,而沒有規(guī)律本身就是一種規(guī)律。這樣的作品須要在技法達到一定高水平后的自然流露,非刻意求之,否則就會“求之愈深,失之愈遠”。功夫在字外,注重經(jīng)常讀帖,全篇把握,“唯見神采”,要想寫好書法,必須從筆墨功夫到人格修養(yǎng)等全方位來體悟。

      宋·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

      黃庭堅書法《廉頗藺相如傳,白紙本,縱32.5厘米,橫1822厘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

      此卷為黃庭堅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文中有節(jié)略。卷尾無書寫紀(jì)年和史款,約書于紹圣二年(1095年)。卷內(nèi)鈐有“ 內(nèi)府書印”、“紹興”連珠印、 “內(nèi)省齋”、“秋壑圖書”、歐陽玄印”、“項子京家珍藏”、等印鑒,還有項元汴跋。此卷是傳世黃書中的名跡,《式古堂書畫會考》、安歧的《黑緣會觀》等書均有著錄。

      《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司馬遷《史記》中的名篇,講述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臣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故事。黃庭堅此卷是傳世黃書中的名跡。

      草書發(fā)展到盛唐,狂草成熟,在流動中求得筆法、節(jié)奏、線條、結(jié)構(gòu)的豐富變化,成為草書不可移易的定則。黃庭堅是欽服唐人狂草的,對張旭、懷素都有會心之論,自言“得藏真(懷素)自敘于石楊休家,諦觀數(shù)日,恍然自得,落筆便覺超異”。

      釋文:

      (相隨)迢迢訪仙城,卅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遺松聲。銀鞍金絡(luò)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紫YAN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飡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當(dāng)筵歌吹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guān)山水遙。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度(渡)渭橋。君家嚴(yán)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五月相呼渡(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行來北京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阜綠。興來攜妓恣經(jīng)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蛾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fēng)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極。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萬(里)遙相憶。

      “宋四家”是影響后世極為深遠的北宋的四位頂級書法家,蘇東坡以書卷氣取勝,蔡襄以地位名世,米芾以繼承而卓然立于眾人之上,而在草書領(lǐng)域則無人能夠比肩于黃庭堅!

      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游詩卷》是他的“臨終絕筆”,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幅草書,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堪稱“人間絕筆”,也不虧他‘草圣’的名號!吳門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沈周見到此卷之后,驚為天人,隨即題跋道:“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 '草圣'宜焉!”意思是黃庭堅這件作品,已經(jīng)得到了懷素草書的真諦,甚至猶有過之,在用筆上能夠恍恍惚惚而鬼神莫測,稱他為“草圣”一點也不過分!

      《李白憶舊游詩卷》從技術(shù)上看有極高的控筆能力,這種提腕法的控筆技巧,在后世的草書作品當(dāng)中也比較罕見,出了宋徽宗與王鐸、傅山幾人,少見如此精穩(wěn)的功力!從用筆上看《李白憶舊游詩卷》有張旭跟懷素的遺韻,但更多的是黃庭堅自己從“二王”體系中生發(fā)出來的境界,那就是“唯筆軟則奇怪生焉”,如果說張旭與懷素靠的是利用飲酒來使自己達到“忘我之境”而去創(chuàng)作的話,那么黃庭堅則是以極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一些皆由“心悟”而得,字字從胸中流淌出來,從而書卷氣時期,瘦勁奇崛,氣勢雄健,而變化多端!

      寫好草書有兩重關(guān)隘,第一是精神氣格,第二是控筆功力,二者缺一不可。黃庭堅乃是江西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寫詩的才華比蘇東坡還高,他自幼聰慧,讀書過目成誦,且精通儒、釋、道以及諸子之學(xué),具有極高的精神氣格。此外,黃庭堅練字尤勤,他飛動而灑脫的狂草技法乃是根柢與極深的傳統(tǒng)功力,這也是后人沒有足夠的傳統(tǒng)功夫,學(xué)黃庭堅很難成功的一個原因。

      黃庭堅這件《李白憶舊游詩卷》純以中鋒行之,且十分注重線條的律動感與結(jié)構(gòu),這種節(jié)奏從謀篇布局,到一個單字,甚至到一根線條都是完整的,所以學(xué)習(xí)黃庭堅的狂草在于學(xué)習(xí)這種獨特的節(jié)奏,沒有節(jié)奏感的草書便如沒有靈性的僵尸一般。《李白憶舊游詩卷》乃是黃庭堅生平最為浪漫且節(jié)奏感超強的“神作”之一,這種超絕的靈性氣質(zhì)和雄健的豪邁用筆,足以堪稱后無來者,令世人驚嘆而自失!可惜的是,這件《李白憶舊游詩卷》在近代流入日本,如今藏于日本的一家博物館。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1 條評分 金幣 +1
      天目深瞳 金幣 +1 2022-01-29 - 來自溧陽論壇APP
      (post by :2022-01-25 20:54:46)
       (0人推薦) 這篇文章真不錯! 給帖子評個分吧!

      關(guān)注Ta 發(fā)消息

      法老 
      發(fā)帖
      5061
      金幣
      26260
      威望
      3569
      貢獻值
      14709
      銀元
      11140
      注冊時間2018-11-17
      沙發(fā)   只看該作者 發(fā)表于: 2022-01-25 22:44   ,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 移動
      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xué)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黃庭堅自小就喜歡書法。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 PX".Km p.  
      • 建行

      關(guān)注Ta 發(fā)消息

      法老 
      發(fā)帖
      5061
      金幣
      26260
      威望
      3569
      貢獻值
      14709
      銀元
      11140
      注冊時間2018-11-17
      板凳   只看該作者 發(fā)表于: 2022-01-26 22:45   ,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 移動
      “宋四家”是影響后世極為深遠的北宋的四位頂級書法家,蘇東坡以書卷氣取勝,蔡襄以地位名世,米芾以繼承而卓然立于眾人之上,而在草書領(lǐng)域則無人能夠比肩于黃庭堅! <z#BsnjW{  

      關(guān)注Ta 發(fā)消息

      法老 
      發(fā)帖
      14422
      金幣
      22317
      威望
      32
      貢獻值
      14803
      銀元
      14771
      注冊時間2017-01-07
      地板   只看該作者 發(fā)表于: 2022-01-29 13:50   , 來自:江蘇省常州市 電信
      文豪! qc!x W ,I  
      快速回復(fù)

      限200 字節(jié)
      如果您在寫長篇帖子又不馬上發(fā)表,建議存為草稿
       
      1、回復(fù)廣告信息一律封號 2、粗口、謾罵、攻擊一律封號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