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57121
-
- 注冊時間2018-11-17
- 最后登錄2025-03-31
- 在線時間13606小時
-
- 發(fā)帖5053
- 搜Ta的帖子
- 精華0
- 金幣26226
- 威望3568
- 貢獻值14700
- 銀元11132
-
訪問TA的空間加好友用道具
微博條 | 粉絲86人
關注Ta
發(fā)消息
- 發(fā)帖
- 5053
- 金幣
- 26226
- 威望
- 3568
- 貢獻值
- 14700
- 銀元
- 11132
注冊時間2018-11-17
|
樓主
發(fā)表于: 2024-03-21 14:10
, 來自:江蘇省常州市 移動
什么是草書 ? RID4xu! 草體,漢字的一種書體。形成于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xiàn)于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代表作如張旭《肚痛》帖、懷素《自敘帖》。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于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后來逐漸發(fā)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末,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fā)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L1QDA}6?_Y 草書的特點 ufocj1IU 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今草起于東漢末期,風格多樣,筆勢秀麗,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擅長今草,現(xiàn)代林散之、余任天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古詩四首》,懷素《自敘帖》等等,孫過庭《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按蟛荨迸c“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云: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shù)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于心,必于草書揮毫發(fā)之”,故學張旭難。 Wfsd$kN6{ 草書的歷史演變 =A_fL{ SM 任何書體在使用中都有簡便易寫的要求,發(fā)生省簡筆畫和潦草的趨勢。這種趨勢是文字演變的主要原因。每當社會變革和文化大發(fā)展的時期,文字應用頻繁,個人隨手省簡,異體字出現(xiàn)的速度加快,為了使文字利于應用,勢必要加以糾正!爸苄跆纷黥、“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以及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guī)范化而頒定的標準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公元 1世紀中葉以來,草字已經不盡是出于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 (~?p`g+I.P 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簡就已經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莽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墩f文解字》成書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許慎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一種書體之始。
"6i3'jc` 東漢末期,張芝被譽為草圣,其同時以及稍晚的鐘繇等名家輩出,各成流派。當時趙壹有《非草書》之文,蔡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隸書筆意的章草發(fā)展成韻秀宛轉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羈、氣勢萬千的狂草。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chuàng)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今草起于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xiàn)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于張芝的草書家崔瑗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于章法。 rb]?"lizi 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于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于二王,是著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草書在唐代出現(xiàn)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 m(^nG_eX 公認的十大草書經典 2I_~]X53[ 由于草體書法種類很多,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等等,所以在書法史上草書經典之作也層出不窮,所以要排列十大草書經典也是很困難的,爭議較大的主要是明代的草書大家。 7DWGYvv[ 8Q73h/3 NO.1 張芝東漢張芝《冠軍帖》
=tc!"{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于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圣”。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鐘(繇)、張(芝)兩家,認為其余不足觀。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