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4-09-04 08:25
, 來自:江蘇省 移動
袁公瑜墓志,是狄仁杰撰文并書的唯一傳世書法作品,也是狄仁杰書法的代表之作,亦是唐楷中的典范。狄仁杰為唐代武周時期著名宰相,其書法雖流傳甚少,但造詣頗深。袁公瑜墓志也是武周時期楷書的代表作,對研究唐代書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袁公瑜,陳郡扶樂(今河南太康)人。年十五志于學(xué),年十九為文德皇后挽郎。因支持武則天稱帝,在如意元年(692),武則天登基后追贈袁公瑜為相州刺史。歷任大理司直、并州晉陽縣令、大理寺丞、兵部員外郎、兵部郎中、御史中丞、中書舍人、西臺舍人、司刑少常伯,后遭貶。垂拱元年(685)薨,葬于洛陽北邱山。 Vo\H<_=G 狄仁杰,唐代著名宰相、政治家,著有文集十卷,《全唐詩》《全唐文》收錄其詩詞、奏疏、文告等。狄仁杰書丹《袁公瑜墓志》,結(jié)字寬博,受王羲之及褚遂良的影響還很明顯,線條遒勁,整體風(fēng)格清秀典雅,通篇多以行書筆意增其靈變。書風(fēng)近昭陵博物館《段簡璧墓志》《王大禮墓志》。狄仁杰是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任宰相,智慧過人、才華出眾、為官剛正、多謀善斷、出計為民、建策為國,其正大剛直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世人未知其在書法上也有著極高的造詣,尤其是他的楷書,堪稱是唐楷之典范,讓人驚嘆不已。 3Hw[s0[$ eJHp6)2 狄仁杰的書法不為人知,只因他未有任何傳世書跡,直到《袁公瑜墓志》的出土才填補空缺。該志是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狄仁杰書丹的唯一作品,可謂意義重大。志石全稱《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銘》,武周久視元年(700)刻,狄仁杰撰并書。志高70厘,米寬74厘米,楷書33行,滿行32字。其墓志于洛陽北邙山出土,原石后由民國時期張鈁先生收藏,現(xiàn)藏于河南千唐志齋博物館。 Hy] 此志書法風(fēng)格介于虞世南與褚遂良之間,符合唐初宣揚的“不激不厲,風(fēng)規(guī)自遠”的藝術(shù)主張,其書法瘦潤華逸,剛?cè)嵯酀,有中和之氣。志中還可見武則天所造的“人”“年”“月”“臣”“日”“天”“國”等字,體現(xiàn)了時代的烙印?v觀該志,我們可以肯定地認為,狄仁杰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還是一位被埋沒的大書法家。 /4*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