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得還是孩子時,只要一聽到門外“骨隆冬、骨隆冬”的搖拔浪鼓聲,和一聲聲“換糖啦,換糖啦”的吆喝聲時,就會立馬在滿屋子尋找可以換糖吃的東西,其中包括如雞胗皮、鵝胗皮、鴨胗皮,廢銅爛鐵,牙膏殼,甲魚殼,各種瓶子,肉骨頭等,只要能換糖吃的東西,翻箱倒柜找亇遍,連墻角門后也不放過,此時如果找不到,情急之下抱了些破衣爛布,跑去換上幾粒糖果美美地含在口中。有時家中實在找不到能換糖的東西,趁父母親不注意時,愉偷地到抽屜里拿了一亇雞蛋沖出門,瘋樣地跑出去,找到搖拔浪鼓的人,迅速遞上雞蛋,然后眼睜睜地,呆望著貨郎擔(dān)中的各種糖果。此時只見換糖之人接過雞蛋,放在手中掂量一下,根據(jù)雞蛋的大小給出相應(yīng)糖果。記得那時的糖果基本上都是硬糖,沒有奶油糖,有的糖果用糖紙包裝好的,但有的沒用糖紙包裝,散放在糖果盤中,但排例整齊,花樣眾多,形狀各異。記得當(dāng)時接過糖果后,也沒有數(shù)一數(shù)有幾粒糖果,趕忙剝了一粒塞進(jìn)了嘴里,頓時感覺到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剩余的糖果瞬間被塞進(jìn)衣服口袋里,蹦蹦跳跳又去玩耍了。當(dāng)然,那時的貨郎擔(dān)換購的東西,不完全是糖果類的,其中也有其它東西,如火柴,牛皮筋,耳朵扒,針線,紅頭繩,剪刀,香粉,雪花膏,玻璃鏡,還有各種小玩具等等,可以說是當(dāng)時的流動“百貨”。
KnU